嘉节苦难遇,故山随俗登。
未能如郑谷,一榻对高僧。

注释:

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寄昌龄弟:写给远在四川的弟弟李昌龄的信。

嘉节:美好的节日。嘉,美好,愉快。

苦难遇:难以遇到。

故山:故乡的山。

随俗登:随俗而登,即随俗作乐。

一榻:一张卧榻。

对高僧:面对僧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重阳佳节写给远在四川的弟弟李昌龄的一封信。诗人在信中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兄弟情谊的珍视。

首句“嘉节苦难遇”表达了诗人对重阳佳节的美好回忆,以及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无法与弟弟团聚的遗憾。诗人用“嘉节”来象征这个美好的节日,同时“苦难遇”又表达了诗人对这个节日的珍惜之情。

次句“故山随俗登”则是诗人对自己不能回家乡的无奈和遗憾。这里的“故山”指的是诗人的家乡,而“随俗登”则表示诗人只能随大流,登上家乡的山。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又表达了他对不能回家乡的无奈和遗憾。

第三句“未能如郑谷”是诗人的自我评价。郑谷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真挚感人而著称。诗人将自己比作郑谷,表达了自己虽然努力模仿郑谷的风格,但还是无法达到他的高度。这句诗既展示了诗人对自我的反思和评价,又表达了他对自己诗歌创作的期望。

最后一句“一榻对高僧”是诗人对兄弟情谊的表达。这里的“一榻”指的是一张卧榻,而“对高僧”则表示诗人面对僧人。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兄弟情谊的珍视,又表达了他对于兄弟之间情感的深厚。

整首诗通过对节日、故乡、兄弟情谊等主题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兄弟情谊的珍视之情。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融入到诗歌中,使得这首小诗具有深厚的情感内涵和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