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宵灰动,有阶前春草,侵凌春雪。碧玉堂前为寿处,齐祝遐龄千百。夜冷笙箫,庭深灯火,应照梅妆额。容华依旧,向来姑射标格。
独恨绾系日边,东风回首,还有溪山隔。怅望云飞,凝伫久,空使怀英心折。遥折一枝,饱斟花露,再拜瞻南极。愿言来岁,凤池同看春色。
【注释】
- 念奴娇:词牌名。
- 昨宵:昨夜,指上一年(天庆元年)除夕夜。
- 阶前春草:指台阶前的青草。
- 侵凌:侵吞、侵占。
- 碧玉堂:指皇帝所居的宫殿,以玉砌成,色如碧玉。
- 寿处:祝贺长寿的地方。
- 姑射:传说中的山名,在昆仑山西面,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 日边:指帝王身边,也指朝廷。
- 怀英:李白自称。
- 凤池:指翰林院,古代文人进入朝廷后,常在这里办公。
【赏析】
《念奴娇·去年今夜》:这首词为作者自度曲中的一首。上片写昨夜除夕之夜的情景。下片写对朝廷的怀念和对来年春天的美好祝愿。此词作于公元1206年(天庆三年)。
“昨宵灰动”,昨夜除夕。“有”字点出“今夕岁除”。
“有阶前春草,侵凌春雪。”阶前春草,阶前长满绿草;春雪被春草侵占。“侵凌”,侵占的意思。这两句写阶前长满春草。“侵”、“凌”二字,把春草生长之快,春雪被春草侵占之急,都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了。
“碧玉堂前为寿处,齐祝遐龄千百。”“碧玉堂”,即碧玉轩。“齐祝遐龄”,大家祝寿。“遐龄”,长久的寿命。这两句写为寿处。“碧玉堂前为寿处”是说这里曾为寿过。“齐祝遐龄千百”是说大家都祝他长寿千百岁。
“夜冷笙箫,庭深灯火,应照梅妆额。”“笙箫”指乐器。“应照梅妆额”,灯光照亮了梅花上的花妆眉额。“应照”,照耀之意。这两句写夜色中庭院的景象。
“容华依旧,向来姑射标格。”“容华”,指容颜美丽。“姑射”,传说中的山名。“标格”,指品格。“向来姑射”,指从前的美貌,“标格”指高洁的品格。这两句写容颜之美,同时暗点上一年除夕之夜,在阶前春草中为皇帝祝寿的情景。上片写景,从“阶前春草”到“梅妆额”,写景色,又从“阶前春草”写到“灯影照梅妆”,写人物活动,景物与人物活动相互映衬,生动活泼,富有诗意。
“独恨绾系日边,东风回首,还有溪山隔。”“绾系”指牵系之意,这里是牵挂之意。“日边”,指皇帝身边。“东风回首”,指东风拂面之时回头望帝京。“溪山”,指京城附近的山川。这一句写作者的思念之情。作者在天庆元年的除夕之夜,在阶前春草之中祝寿之后,就怀念起皇帝来,他想到皇帝身边的生活,就不禁回首遥望帝京。
“怅望云飞,凝伫久,空使怀英心折。”这一句写思乡之情。“怅望云飞”句,化用曹操诗:“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意思是说,望着天上的浮云飘去,徒然使人感到惆怅而无可奈何。“凝伫”句化用阮籍诗:“伫立望故乡,顾景凄且怆。”意思是说,凝神远望故乡,顾影伤情更令人伤感。“心折”,心为之碎,形容十分伤心。这一句写思念故乡之苦。
“遥折一枝,饱斟花露,再拜瞻南极。”遥折一枝,指向南方遥拜。“南极”,北斗星,古人常用它代表北极星。“再拜瞻南极”句化用屈原《九歌·东皇太一》:“仰观吐月,俯察衔山,援北斗,斗柄回寅。”意思是说,仰望北斗七星,俯视群山苍翠,手持北斗星柄,回旋于北斗星座,向北方遥拜。这一句写对朝廷的思念之情。“遥折一枝”是说向皇帝献花,“再拜瞻南极”是说献花后向皇帝行礼致敬。“饱斟花露”是指献花时把花露酒斟满了酒杯,“再拜瞻南极”是说献完花后又向皇帝行礼致敬。这两句写对朝廷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皇帝的心情是很深的。他在除夕之夜为皇帝祝寿之后,就怀念起皇帝来了。他想皇帝身边的生活,就不禁回首遥望帝京;想皇帝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就不免思念故乡之人了。因此,他在新年到来的时候,便希望来年能够再次回到朝廷中去,与皇帝一起欣赏春天的美好景色。
这首词作于公元1206年(天庆三年),是作者自度曲中的一首。上片写昨夜除夕之夜的情景。下片写对朝廷的怀念和对来年春天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