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衡门病滞苏。力强犹可驾柴车。少年狂望一时无。
清坐不堪肌起粟,高谈还喜唾成珠。红裙痴笑雪如须。
浣溪沙·其五
春到衡门病滞苏。力强犹可驾柴车。少年狂望一时无。
清坐不堪肌起粟,高谈还喜唾成珠。红裙痴笑雪如须。
注释:春天来临,我因病滞留在这衡门之下,身体虚弱,仍能勉强驾车出行。年轻时豪情壮志,现在已不复存在。清静的坐着感到肌肤因寒冷而起疙瘩,激动地谈论时喜欢口沫飞溅。少女们痴笑着像雪花一样洁白,她的笑声似乎也带着冰雪般的冷意。
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在黄州时期的作品,表达了他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体验。“春到衡门病滞苏”中的“春”字,点明了时间是春天,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的身体状况。这里的“衡门”,是指简陋的住所或者隐居的地方。整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田园风光图景。
“力强犹可驾柴车”则展示了尽管身体不适,但苏轼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坚持。“少年狂望一时无”反映了苏轼青年时代的豪气和理想。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的激情已被现实所磨灭,这种对比增添了诗句的深度。
“清坐不堪肌起粟,高谈还喜唾成珠。”这两句通过描述苏轼在安静时身体的反应和他与人交谈时的生动场景,展现了他性格的复杂性。一方面,他需要安静的环境来修养身心;另一方面,他又渴望与人交往,享受生活的乐趣,这种矛盾状态使得他的日常生活既丰富又复杂。
“红裙痴笑雪如须”则是对年轻女子美丽形象的生动描绘,同时也隐喻了她们带给苏轼的某种快乐或是慰藉。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苏轼作为一位伟大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