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卧袁安已复苏。闭门那患出无车。似渠人物到今无。
可笑昆山夸片玉,须怜沧海叹遗珠。时来应许捋君须。

以下是对《浣溪沙·其五》的逐句释义及其赏析:

  1. 第一句:“冻卧袁安已复苏。”
    翻译与注释:苏轼在寒冷的环境中度过了冬天,现在终于苏醒了。这里的“袁安”指东汉时期的袁安,他曾在严寒中冻僵但很快恢复知觉,比喻自己虽受困但终将重获新生。

  2. 第二句:“闭门那患出无车。”
    翻译与注释:即使不打开门,也不必担心出门没有车。这句话表达了一种乐观的心态,认为即使在封闭的空间里,生活依然可以自给自足,不必过分依赖外界。

  3. 第三句:“似渠人物到今无。”
    翻译与注释:他这样的人到现在也没有几个了。这里的“渠”指的是前两句中的主人公,通过对比强调了主人公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4. 第四句:“可笑昆山夸片玉,须怜沧海叹遗珠。”
    翻译与注释:可笑的是那些喜欢炫耀的人,应该怜悯那些被埋没的珍珠。这里通过“昆山”和“沧海”的比喻,批评了社会上一些人的虚荣和不识货,同时表达了对真正有价值的人才的珍视。

  5. 第五句:“时来应许捋君须。”
    翻译与注释:时机来了就应该去捋你的胡须。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意味着在适当的时机,应该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6. 第六句:“可笑昆山夸片玉,须怜沧海叹遗珠。”
    赏析:此句反映了苏轼对名利看淡的态度,他认为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表面的炫耀,而在于内在的品质和才能。同时,他也表达了对那些被埋没、未能被发现的人才的怜悯之情。这种观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中显得尤为突出,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

《浣溪沙·其五》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深刻的人生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人性的思考。这首诗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词作,更是苏轼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体现,至今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