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问重阳,黄花满地须游宴。休论夷甸。且作江山观。

百岁光阴,屈指今过半。霜天晚。眼昏花乱。不见书空雁。

点绛唇

莫问重阳,黄花满地须游宴。休论夷甸。且作江山观。

百岁光阴,屈指今过半。霜天晚。眼昏花乱。不见书空雁。

注释:

  • 莫问重阳(莫:不要): 不要提及重阳这个节日。重阳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九月初九,与登高、赏菊等习俗有关。
  • 黄花满地:地上满是黄色的菊花。
  • 须游宴:需要去游宴。
  • 休论夷甸(夷:古代对周边少数民族的称呼): 不要谈论边远的地方。夷甸泛指边疆地区或少数民族地区。
  • 且作江山观:暂且把目光放在欣赏山河景色上。
  • 百岁光阴:一百岁的时间。
  • 屈指今过半:现在只过了一半。屈指,即用手指计算。
  • 霜天晚:傍晚时分,天气寒冷。
  • 眼昏花乱:眼睛因为疲劳而看不清楚东西,形容视力不佳的状态。
  • 不见书空雁:看不到天上飞过的大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重阳节景象和人生感慨的抒情诗。首句“莫问重阳”,表达了作者对重阳节的淡泊态度,不愿去过多地讨论或参与其中。接下来的“黄花满地须游宴”则是说,既然要游览,那就欣赏满地的黄花吧。这里的“游宴”可以理解为享受节日的快乐,也可以理解为对人生的某种豁达态度。

接下来两句“休论夷甸,且作江山观”表达了作者想要远离世俗纷扰,将注意力转向自然美景的想法。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追求。

“百岁光阴,屈指今过半”则抒发了诗人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感叹,但同时也有一种豁达的态度:“霜天晚,眼昏花乱”。这里的“霜天晚”描绘了深秋的景象,而“眼昏花乱”则表现了诗人因岁月流逝而感到的不适和迷茫。

最后两句“不见书空雁”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里可能是指由于年事已高,无法再看到远处飞过的大雁,也可能是一种比喻,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伤之情。整首诗通过对重阳节景象的描述和自己的感受表达,展示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