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帏寂寞无人伴。愁闷一番新,双蛾只旧颦。
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
《菩萨蛮·其二》是五代十国时期蜀国的冯延巳所写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在寂寞孤独的夜晚,面对明月,感到孤独、愁闷的心情。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山亭水榭秋方半(山亭水榭:指山上的水边的建筑,通常用来观赏风景或举行宴会的地方): 这个句子描述了秋天的景象,诗人正在山亭水榭中欣赏着秋色,但此时秋天已经过了一半。
凤帏寂寞无人伴(凤帏:华丽的帷帐,常用来象征富贵之家):这里的“凤帏”指的是富贵人家的内室,而“寂寞”则形容内室中的空虚和冷清。没有人陪伴,使得这个空间更加显得寂静和冷清。
愁闷一番新(愁闷:忧愁烦恼): 这里表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忧郁和烦闷,这种烦闷是新的,不同于往日的愁苦。
双蛾只旧颦(双蛾:指眉毛,古代美女常用“双娥”来形容): “旧颦”表示过去的皱眉动作,这里用来形容诗人过去经常皱眉,可能是因为心事重重或有所忧虑。
起来临绣户(起来:起身,指从床上下来):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起床的动作,可能是因为听到了什么声音或是想要做些什么事。
时有疏萤度(疏萤:微弱的萤火虫): “疏萤”在这里可能意味着微弱的光线或萤火虫的飞动,给夜晚带来一些光亮。
多谢月相怜(多谢:感谢): 诗人感谢月亮对他的理解与关怀,可能是由于月光照亮了他孤寂的生活空间。
今宵不忍圆(今宵:今天晚上,这里的“今宵”可能是指晚上的时间,而不是特指今夜): 最后一句表明,诗人不愿意看到月亮圆满如常,因为他觉得这样的圆满可能会增加他的孤单感。
赏析:
这首《菩萨蛮》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深秋夜晚的景象和诗人的情感变化。开头两句通过描写秋色和独自生活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接着四句通过描述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烦闷。最后的两句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孤独的感慨和对团圆的愿望。整首词通过景物和情感的结合,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