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
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注释】
- 放:放开、放行。
- 凌:(超过)水面。
- 吴山:指位于今江苏省的苏州市的虎丘山,是古代著名的游览胜地。
- 留顾:回头看望。
- 云屯:形容云雾密集。
- 水府:水中宫殿,这里代指长江的下游。
- 神女:神话中的仙女或女神,这里用来比喻波涛。
- 九江东注:指的是长江在九江入海。
- 北客:指北方的客人。
- 翩然:形容姿态优雅飘逸。
- 壮心:雄心壮志。
- 伊嵩:即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县西北,是道教发源地之一。
- 巢由:指的是尧舜时期的贤士许由和巢父,传说二人因不满世道而辞官归隐。
- 南柯梦:比喻虚幻不实的梦想。
- 遽:突然、不久。
- 妖氛:指乱世、动乱。
- 孙郎:指三国时期孙权(字仲谋),他曾任吴王,后称帝建立吴国。
- 横江:横渡江面,这里指从江上通行。
- 锦帆:用彩色丝织成的帆,通常指装饰精美的大帆船。
- 良苦:非常辛苦。
- 敲桂棹:敲打着桂花木做的船桨。
- 梁父:即《梁父吟》,一首表现豪壮情感的诗篇,作者不详,可能为后世诗人所创作。
【译文】
放开船只,驶向千里之外,越过波浪前进。在离开吴地之前,我略带留恋地回望一眼。云层聚集如山,水浪汇聚如同神灵,九江的水向东流去。北方的游子心情激昂而感慨,年华渐老,英雄何处?怀念过去隐居嵩山的伊尹和周初的贤人许由,他们的友情宛如那虚幻的南柯一梦,转瞬间便消逝了。
回首望去,乱世并未平定,问起这世间的英雄豪杰,都在哪里?那些奇谋报国的忠臣,可惜他们空有一片爱国之心,却无法施展才华,只能让尘世中飞扬的白羽黯然失色。江面上铁锁横亘,大船上帆影冲浪,孙郎也感到万分痛苦。只忧虑着敲击着船舷的桂竹桨声,悲吟着《梁父吟》来表达内心的哀痛,我的泪水就像雨水般流淌。
赏析: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全词通过描绘放船千里、江湖浩渺、江山多娇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辛弃疾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担忧和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慨之情。
开头三句“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描述了作者乘船远行,越过层层波浪,留下了深深的回顾。这里的“云屯”和“水府”,分别象征着天空和水域的壮观景色;同时,“神女”则暗喻江河之神,形象生动。而“九江东注”则展现了江水奔流向东的景象,暗示了国家局势的不稳定。
接下来的“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北方的游子感受到了岁月流逝的无情,心中充满了感慨。这种感慨不仅反映了个人的衰老与无奈,更是对时局的深刻反思和忧虑。
“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转和世事的变迁,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伊尹和许由都是古代的高贤,他们的故事成为了后人心中的榜样。但现实的混乱让他们的理想难以实现,如同南柯一梦般迅速逝去。
结尾部分,“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则是对当时混乱局面的直接质疑和批判。作者质问英雄何在,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懑。而“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则反映了英雄们虽有高远理想,却常常被现实环境所束缚,无法施展才华的无奈。
最后“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则以铁链横江和大帆激流的场景作结,寓意着尽管有着英勇的决心,却也难以改变国家的困境。而“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则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忧愁和悲伤。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示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个人抱负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动荡和英雄无力改变现状的深深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