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正官,字钧伯,又字训之,云南太和人。
清道光十三年(1833)进士。
曾任福建安溪、常泰、云霄等县职务。
道光二十九年(1849)十一月十七日,由霞浦知县升任台湾府抚民理番海防捕粮通判,又授噶玛兰通判。
为政勤慎,曾于数月间结讼牒六百馀件。
噶玛兰通判任内,常亲临厅属各隘,督责防番事宜。
又亲任噶玛兰仰山书院山长,化育当地士子。
咸丰三年(1853)八月十四日,吴磋抗清事起,董氏前往征讨,抵大陂口,中伏,自刎而死。
朝廷赐恤,世袭云骑卫。
厅民设位,附五榖厅祀之。
董正官曾令邑中生员李祺生续编《噶玛兰厅志》,且列名监修。
其诗多收录于《噶玛兰厅志》。
〖参考《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1年。
〗(施懿琳撰)
生卒年:?-1853
董正官
查阅内容
【注释】 鸡笼口:地名。在今台湾省台北县南投县境,是淡水河入海的河口。 三貂岭:山名。在今台湾省台北市北郊。 双溪:地名。在今台湾省台北市北郊,为淡水河南岸支流之一。 望坑界:山名。在今台湾省台北市西南隅,即大屯山。 噶玛兰:地名。清代台湾府治所,在今台湾省台北市西南方。 【赏析】 诗写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春,诗人随从清廷平定台湾郑氏势力后,奉命巡视台湾诸山川形势,并有“巡边”之意
【注释】 兰阳:地名,在今河南。杂咏:杂言诗,指不拘形式或风格各异的诗歌。海角苍生:指四海之内的人们。腼(mèn)然:害羞的样子。戾:违背。饰金:指装饰华丽的金银器皿。髑髅(dúlóu)癖:迷信说人死后,骨上的肉会腐烂,而脑骨却不朽,称为“髑髅”。饮血群归鸟兽行。比喻凶残、暴虐。番割:掠夺、屠杀。得毋:不要。欣:高兴。构祸:造祸,制造灾难。铁工疑:疑心是铁匠做的。暗赍兵:暗中运送兵器。隘(ài)
【注释】 ①云水天真:形容景色如画,天然成趣。漏名:指漏网之鱼。山灵:指山神。霁颜:雨后晴朗的天气,喻山神的面容。中土:中原大地。海邦:大海一样的国家。风气:风俗习惯。不喜随车雨喜晴:不喜欢跟车下雨,喜欢晴天。 【译文】 从鸡笼口上三貂岭路过双溪到远望坑界进入噶玛兰境, 云水天成的美景,就像漏网之鱼,自然成趣。山神慰劳我,雨后天晴,让我看到了美丽的山水风光。 大海一样的国家风俗习惯与中原大不一样
兰阳杂咏八首 此去汪洋接太空,传言万水尽朝宗。台阳琅峤难南渡,浙海舟山尚北通。乌石潮生归艇月,龟峰云起列屏风。蔡牵败退朱濆走,安土无忘击贼功。 注释: 1. 这四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广阔海洋和无尽方向的感叹。万水朝宗,意味着无数的水流都汇聚到一起,象征了无数的可能性和目标。台阳琅峤,指的是台湾的山峦,虽然难以南渡,但并不意味着完全无法通过,而是需要更多的努力和策略。浙海舟山
【注释】 闽峤东南尽海湾:闽,指福建。峤,山。东南,指东南方向。尽,尽于、达到。湾,指海湾。大孱颜:大,指海。孱,懦弱。颜,脸面。鼓山:在福建福州市西郊,因山形似鼓而得名。 鸡笼口踞全台北:鸡笼口,指厦门岛的东端突出部分。踞,坐卧。全台,指台湾。 信否来龙自鼓山:信否,是否。来龙,山脉。自鼓山,从鼓山而来。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乘船经闽江口进入台湾海峡,到达鸡笼屿,再经双溪到望坑
注释: - 由鸡笼口上三貂岭过双溪到远望坑界入噶玛兰境:从鸡笼口上三貂岭,穿过双溪,到达远望坑的界限,进入噶玛兰地区。 - 不畏番林蓊翳迷:不怕番地的森林茂盛而迷失方向。 - 不嫌鸟道与云齐:不介意像鸟儿一样沿着云雾一起飞翔的道路。 - 盱衡小立三貂岭:在三貂岭高处俯瞰。 - 大海茫茫转在西:大海辽阔无边,转向西方。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描述其旅行经历的一首诗。诗中表达了他无畏艰难险阻
【注释】 兰防:指兰防县。即事:即目所见之事。虎寮:指军营。马隘:指关隘。兰溪:即兰溪水。沙喃:沙石的鸣响。数从溪径(jīng)出:屡次从溪流中冲出。庄屯:指营寨和村庄。都欠瓦楼环(quán):都缺少瓦房环绕。牢穿:指用木栅栏围起来的羊圈被冲开。莫惜亡羊补:不要吝惜牺牲一只羊来修补羊圈。虞备何嫌即鹿艰:不要担心因追逐鹿而造成的困难。即鹿艰:追赶鹿而带来的困难。丁壮甲田资保聚:健壮的男子保护着农田
注释: - 兰阳杂咏八首:这是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诗。 - 百里民番错杂居:百里之内的百姓和少数民族混合居住,交错杂居。 - 耕三耕一复何馀:耕种了三次又耕作一次,又剩下些什么呢? - 荒坑试种人拼兽:在荒芜的坑地尝试种植,人们拼尽全力与野兽争夺。 - 浮埔经秋佃变渔:在河堤上经过秋天后,稻田变成了鱼塘,成为渔民的渔场。 - 锄力丁男宜体恤:农民用锄头的力量劳作,男子应该体贴照顾他们。 -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想像三峰天外峣,现从岛国指三貂。 - 注释: “想像”指的是想象,“三峰”指代的是某个具体的山峰或山峰群,“天外峣”意指高耸入云、极为壮观。而“岛国”可能是指在海上的一个小岛,“三貂”则是古代对北方边境地区的一种称呼,因为古代认为貂是北方的象征。 - 译文:“想象中的三座山峰在云端显得格外雄伟,它们就位于岛屿之中,被指为边陲守卫。” 2. 猿梯直上云千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洞创作的《兰阳杂咏八首》。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凤竹原无雉堞名,藩篱捍蔽俨维城。 - 注释:“凤竹”指的是凤凰木,一种常绿植物,其叶片形状像凤凰的羽毛。这里的“原”表示本来、原本,没有经过修饰。"雉堞"通常指的是城墙上的垛口,这里指代古代的城郭。 - 译文:凤凰木本无雉堞之名,它就像一道藩篱一样守护着我们的家园。 - 赏析: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相关推荐
恽珠,清代诗人,字珍浦,号星联,晚号蓉湖道人,又称蓉湖散人。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还以其对妇德的高扬和深厚的学养成就了一代才女。下面将详细介绍恽珠: 1. 基本信息 - 姓名:恽珠,字珍浦,别字星联,晚号蓉湖道人。 - 籍贯:清代江苏武进(今常州)。 2. 家族背景 - 父系家族:恽寿平族。 - 母系家族:肥乡典史毓秀女。 - 政治婚姻:满州泰安知府完颜廷璐妻。 3. 文学成就 -
乔远炳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字黼文,出生于湖北孝感,乾隆乙卯年(1755年)进士,官至二品的资政大夫。 乔远炳自幼刻苦勤奋,不仅在学业上表现出色,而且非常懂事。他因孝顺父母,曾被咸丰皇帝赐御碑,以示表彰。他的诗歌作品,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邃的情感,深受后世赞誉。其中一首名为《薰风愠解引新凉》的作品尤为著名,表达了夏日里特有的宁静与美好
董正官,字钧伯,又字训之,云南太和人。 清道光十三年(1833)进士。 曾任福建安溪、常泰、云霄等县职务。 道光二十九年(1849)十一月十七日,由霞浦知县升任台湾府抚民理番海防捕粮通判,又授噶玛兰通判。 为政勤慎,曾于数月间结讼牒六百馀件。 噶玛兰通判任内,常亲临厅属各隘,督责防番事宜。 又亲任噶玛兰仰山书院山长,化育当地士子。 咸丰三年(1853)八月十四日,吴磋抗清事起,董氏前往征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