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飞逾黑水沟,山中又见大溪流。
危帆甫卸还呼渡,真个无边宦海浮。

【注释】

鸡笼口:地名。在今台湾省台北县南投县境,是淡水河入海的河口。

三貂岭:山名。在今台湾省台北市北郊。

双溪:地名。在今台湾省台北市北郊,为淡水河南岸支流之一。

望坑界:山名。在今台湾省台北市西南隅,即大屯山。

噶玛兰:地名。清代台湾府治所,在今台湾省台北市西南方。

【赏析】

诗写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春,诗人随从清廷平定台湾郑氏势力后,奉命巡视台湾诸山川形势,并有“巡边”之意,此诗即是其行途中所作。

第一首起句说:“由鸡笼口上三貂岭过双溪到远望坑”,交代了行程的起点和目的地,地点都在台湾,这是对台湾地理环境的概括介绍。

次句“一夜飞逾黑水沟,山中又见大溪流”,“飞逾”二字用得极为传神、准确,把诗人乘坐船只夜行两岸时所见景色描绘得生动形象;“黑水沟”应是指台湾海峡,“一夜飞逾”说明船行迅速,也暗示了两岸景色之迅速变化。“山中又见大溪流”,则表明诗人已离开黑水沟,来到另一条大溪流旁。

第三句“危帆甫卸还呼渡,真个无边宦海浮”。“危帆”指船上的桅杆,“甫卸”指刚刚卸下,“呼渡”指请求摆渡,“真个”表示确实。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刚一卸下桅杆上的绳索,就有人前来摆渡,诗人由此感叹,自己已经远离仕途,像在茫茫大海中漂浮一样,无依无靠了。

第二首起句“一夜飞逾黑水沟,山中又见大溪流”。同首诗的起句相同,两句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点明了诗人行进的方向和速度。“一夜飞逾”既写出了船行的快速,也暗合了诗人的心情。

第三句“危帆甫卸还呼渡,真个无边宦海浮”。“危帆”指船上的桅杆,“甫卸”指刚刚卸下,“呼渡”指请求摆渡,“真个”表示确实。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刚一卸下桅杆上的绳索,就有人前来摆渡,诗人由此感叹,自己已经远离仕途,像在茫茫大海中漂浮一样,无依无靠了。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台湾山河地理的认识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前一首写行舟经过三貂岭、双溪、远望坑,最后到达噶玛兰境界,一路上景色变幻莫测,心情也随之起伏。后一首则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及对自己前途的忧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