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浙江慈溪人,字楚白,号雪窦山人,原名时珩,又名璧,别名苏。
明末诸生。
明亡,于浙东抗清,失败后隐居苕溪,与钱缵曾及祁理孙、祁班孙兄弟等交往,尽读祁氏淡生堂藏书。
又与郑成功通消息,劝之入江攻南京。
郑军败退后,清政府获悉谋划所出,遂遭捕杀。
有《息贤堂集》。
生卒年:?-1663
明末清初浙江慈溪人,字楚白,号雪窦山人,原名时珩,又名璧,别名苏。
明末诸生。
明亡,于浙东抗清,失败后隐居苕溪,与钱缵曾及祁理孙、祁班孙兄弟等交往,尽读祁氏淡生堂藏书。
又与郑成功通消息,劝之入江攻南京。
郑军败退后,清政府获悉谋划所出,遂遭捕杀。
有《息贤堂集》。
生卒年:?-1663
拟李翰林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 诗句释义 1. 我本谪仙翁,亲见东王公。 - 谪仙翁: 指的是被贬谪的仙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 东王公: 道教中的东方朔,传说中的神仙。 2. 借取卢敖杖,汗漫随春风。 - 卢敖杖: 古代传说中的神仙之杖,能让人长生不老。 - 汗漫: 形容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3. 寻仙直上黄鹤楼,扁舟系缆潇湘东。 - 黄鹤楼: 位于荆州(今湖北江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钱起所作,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扶桑海水波,烛龙光景微。 蟾魄相沦惑,天地纷无禧。 苍梧狩不还,烈士志亦危。 喟然起西游,泛舟昆明池。 黄姑不驾箱,织女缣靡储。 阴风昼夜兴,卉木顿已凄。 抚躬怀洛邑,顽民良足悲。 遁匪依岩穴,散发吟郊畿。 漆身余隐痛,蹈则陷焱机。 二心何所愧,慷慨欲报谁? 令名荣丹青,丹青未可訾。 商山遗素风
湖州行 你难道没看见湖州就坐落在太湖的东方,满山遍野的香枫树形成了成林,而橘子则绿油油。山川迢迢秀丽村庄小洲,秋日的城池轻轻掩映着天空。 百里亭皋少有荒地,民俗清朴勤于农耕。充肠之物非独是薯蓣,宴客时还有锦鲤红。 白屋朱邸遍布原野,百姓击壤欢歌年年丰。如今四十一岁的农夫,追忆往日真如梦。 腐儒争抢斗粟,平民挽弓长射人。盗贼如麻乱捉人,流血谁辨西与东? 又闻大户贪官爵,贿赂渐欲到三公
【注释】 1. 明州布衣家已倾:指作者自己,姜大行。 2. 褴褛百结脚不袜:形容贫穷潦倒,衣衫褴褛,鞋子也磨破了。 3. 伶仃枯槁无人形:形容孤独无依,憔悴不堪。 4. 奔走东吴与西楚:指辗转各地,四处奔波。 5. 商与贾:商人和贩子。 6. 捶胸何处诉愁苦:指无处诉说心中的痛苦。 7. 今年飘泊长洲来:今年来到长洲。飘泊,流浪漂泊。 8. 性命如丝更可哀:比喻生命如同细丝一样脆弱而悲哀。 9.
诗句释义: 1. 鸡鸣残月下金阊 - 在破晓时分鸡鸣声中,月光还未完全消失,我们来到了苏州的金阊门。 2. 白鹤孤栖城上霜 - 一只白色的鹤独自栖息在苏州城的一座楼顶上,被秋霜覆盖。 3. 匹马萧萧衣后短 - 我骑着一匹马,衣服因为风大而显得有些短。 4. 重关杳杳路初长 - 重关远去,路越来越长。 5. 相逢屠狗皆亡虏 - 在相遇时,发现许多都是曾经的敌军士兵,他们已沦为俘虏。 6.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弹铗歌》。全诗共四句,每句七字。 1. 译文:我生难道没有天命,为何让我四处漂泊? 注释:我生:人生;岂无:难道没有;天命:命运;何为:为何;漂流:四处漂泊;天南海北:指全国各地;陬:角落,这里指边远地区。 2. 译文:每天与腐儒小子争论诗书,嘴唇干口燥不得休息。 注释:日与:每天;腐儒:腐化、迂腐的读书人;小子:年轻人;论诗书:谈论诗歌和书籍;唇干口燥
我本谪仙翁,亲见东王公。 借取卢敖杖,汗漫随春风。 寻仙直上黄鹤楼,扁舟系缆潇湘东。 黄鹤高楼压荆州,影落洞庭三万秋。 凭陵大啸弄明月,崩摧卷入天河流。 太守却来相调笑,讥余捶碎黄鹤楼。 黄鹤已捶碎,更铲迭嶂倾豪辈。 洪涛浩瀚驾青雀,乘风啸傲事沉醉。 醉后狂吟《渌水歌》,白云一片遥相对。 愿君归汉阳,日日进千觞,锦袍吹玉笙,振笔为文章。 若道《鹦鹉》无人赋,试看洲前瑶草芳
鲍倚云是清代诗人。 字薇省,号退余,是歙县人。他是一位优贡生,工诗,少以《红豆诗》见赏于同邑吴瞻泰。除了诗歌创作外,鲍倚云还兼工书画,并有《兰信篇》《兰语篇》,汇集成《艺兰杂记》,成为最早提出兰花瓣形理论的兰谱。他的生平颇为传奇。他在40岁不赴举,以经学授于乡,金榜出其门下。著有《寿藤斋诗集》40卷及《退余丛话》
明末清初浙江慈溪人,字楚白,号雪窦山人,原名时珩,又名璧,别名苏。 明末诸生。 明亡,于浙东抗清,失败后隐居苕溪,与钱缵曾及祁理孙、祁班孙兄弟等交往,尽读祁氏淡生堂藏书。 又与郑成功通消息,劝之入江攻南京。 郑军败退后,清政府获悉谋划所出,遂遭捕杀。 有《息贤堂集》。 生卒年:
清代诗人濮文暹,原名濮守照,字青士,晚号瘦梅子,生于1830年,卒于1909年,为溧水县崇贤乡(今柘塘乡)地溪村人,是清朝的一位著名诗人。 濮文暹的生平背景颇为丰富多彩。他的家族起源于南宋时期的河南卫辉,后迁至溧水地区。濮文暹的父亲濮瑗在家族中地位显赫,共有四男二女,他排行最长,其弟包括濮文升、濮文昶和濮文曦,而两个妹妹则分别名为濮文漪和濮文湘。这样的家庭背景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