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春晚。独有柳条来入眼。塞外斜斜。不道欺寒红杏花。
边笳初发。与唤团团沙塞月。雁响连天。谁倚城头百尺栏。

河西春晚,独有柳条来入眼。塞外斜斜,不道欺寒红杏花。

边笳初发,与唤团团沙塞月。雁响连天,谁倚城头百尺栏。

诗句释义

  1. 河西春晚:指的是春天时节,在黄河以西的地域。
  2. 独有柳条来入眼:表达诗人对春天特有的柳条的喜爱和欣赏。
  3. 塞外斜斜:形容塞外地势或景观的奇特与多变。
  4. 不道欺寒红杏花:用“不道”表示出乎意料,表达了红杏花在寒冷中依然盛开的惊喜。
  5. 边笳初发:指边疆地区开始吹奏胡笳的声音。
  6. 与唤团团沙塞月:通过比喻,描绘了月亮如盘,被沙丘包围的景象。
  7. 雁响连天:形容雁群飞翔时发出的声响连绵不绝。
  8. 谁倚城头百尺栏:询问是谁在此倚靠在百尺高楼的栏杆上,表现出一种孤独或观望的情绪。

译文

春天到来之际,我在黄河之西感受到了与众不同的景色。独自欣赏着河边新长的柳条,它们随风轻舞,似乎在与我对话。而塞外的山峦起伏不定,给人一种新奇的感觉。未曾预料到的是,即便是在寒冷的天气里,那娇艳的杏花也能顽强地盛开。

当边疆的胡笳声渐渐响起时,仿佛在召唤着一轮圆月缓缓升起。夜晚,成群的雁鸟飞过长空,它们的叫声此起彼伏,宛如天籁之音。我不禁问自己:是谁在这高耸的城墙之上,倚靠在百尺高的栏杆处,眺望这无边的夜空呢?

赏析

《减字木兰花·其二》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和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整首词以春天为背景,通过对塞外、杏花、边笳、雁鸣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这些元素的独特感受,反映了其对人生无常的哲思。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使得这首词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富含深刻的哲理意味,使其成为宋词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