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脑浮冰,红薇染露,骊宫玉唾谁捣。麝月双心,凤云百和,宝钏佩环争巧。浓熏浅注,疑醉度、千花春晓。金饼着衣馀润,银叶透帘微袅。素被琼篝夜悄。
酒初醒、翠屏深窈。一缕旧情,空趁断烟飞绕。罗袖馀香馨渐少。怅东阁、凄凉梦难到。谁念韩郎,清愁渐老。

龙涎香,一种源自海洋深处的珍贵香料,自古以来便因其独特的香气而备受推崇。在宋代文人王沂孙所创作的《天香·咏龙涎香》中,这一神话般的宝物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分析:

  1. 词的原文:碧脑浮冰,红薇染露,骊宫玉唾谁捣。麝月双心,凤云百和,宝钏佩环争巧。浓熏浅注,疑醉度、千花春晓。金饼着衣馀润,银叶透帘微袅。

  2. 译文:碧绿色的脑髓漂浮在冰雪之上,红色的薇草染湿露珠。谁在骊宫的宫殿里捣碎了珍贵的龙涎香?麝月散发着双心的香气,凤鸟和云彩交织出和谐的美。宝钏和佩环在精巧的手工艺下争奇斗艳。浓烟轻轻注入酒杯,似乎让人沉醉于春天的早晨。金制的饼象征着衣物余温,银制的叶片透过窗帘轻轻摇曳。

  3. 诗句注释

  • “碧脑浮冰”:指龙涎香的颜色和质地,如同冰层般纯净。
  • “红薇染露”:薇草的红色与露水的晶莹相互辉映,增添了一抹鲜艳的色彩。
  • “骊宫玉唾”:形容龙涎香的珍稀和高贵,仿佛是骊山宫殿中的珍贵唾珠。
  • “麝月双心”:麝香的香气四溢,宛如双心相照,增添了一丝神秘感。
  • “凤云百和”:描述龙涎香的香气多变而和谐,如同凤凰展翅飞翔,云雾缭绕。
  • “宝钏佩环”:比喻精美绝伦的物品,强调其工艺和设计的巧妙。
  • “浓熏浅注”:描绘了焚香时的仪式感,通过深吸一口烟雾,感受香气的深沉与细腻。
  • “疑醉度”:暗示了这种香气能够让人如同醉酒般陶醉其中。
  • “金饼着衣”:比喻龙涎香的余香留在衣物上,难以消散。
  • “银叶透帘”:形容银制的叶片在阳光下透过帘子,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1. 赏析
  • 主题鲜明:《天香·咏龙涎香》以龙涎香为载体,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故国沦亡的悲痛和怀念之情。龙涎香作为神话般的物品,不仅象征着国家的瑰宝,也隐喻着诗人心中的无尽哀愁。
  • 意象丰富:诗中使用了如“碧脑浮冰”、“红薇染露”等生动的意象,使读者能够在脑海中构建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这些意象既展现了龙涎香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的情感世界。
  • 情感深沉:诗人通过对龙涎香的描述,巧妙地将个人情感融入其中。从对龙涎香的赞美到对故国的怀念,再到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情感层次丰富而复杂。
  • 艺术手法: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化手法,如“麝月双心”、“凤云百和”,使得整个作品充满了诗意和浪漫的气息。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天香·咏龙涎香》不仅是一首咏物诗,更是一部充满情感与哲理的作品。通过对龙涎香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亡国之痛的沉痛悼念。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块璀璨明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