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薰忽送清商怨,依稀正闻还歇。故苑愁深,危弦调苦,前梦蜕痕枯叶。伤情念别。是几度斜阳,几回残月。转眼西风,一襟幽恨向谁说。
轻鬟犹记动影,翠娥应妒我,双鬓如雪。枝冷频移,叶疏犹抱,孤负好秋时节。凄凄切切。渐迤逦黄昏,砌蛩相接。露洗馀悲,暮烟声更咽。
【注释】1.槐薰:指槐树的香气。2.清商怨:指《清商曲》中的哀调,多表现悲凉凄惨之情。3.故苑:指昔日的京城,作者曾在此为官(见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旧时王谢堂前”句)。4.愁深:指对故土的思念之深。5.危弦调苦:指琴声低沉凄切(见《文选》潘岳《西征赋》)。6.前梦蜕痕枯叶:指梦中的蝉蜕化为树叶(喻人死),而蝉又回到树上(喻人生循环)。7.伤情念别:指伤春怀人。8.斜阳、残月:皆指落日和残月(见苏轼《水调歌头》词)。9.转眼:指一转眼的时间(见《诗经》“我行其野”、“我游好乐”二章)。10.西风:指秋风,也代指南宋统治者。11.幽恨:指内心的痛苦(见李煜《虞美人》词)。12.轻鬟:指女子的发髻。13.翠娥:指美女。应妒:应当嫉妒(见王勃《滕王阁序》“珠帘暮卷西山雨”句)。14.双鬓如雪:指头发白如雪,形容衰老。15.枝冷:指树枝因秋风而变冷。16.频移:多次改变位置。17.抱:抱着。18.孤负:辜负,白白辜负。19.好秋时节:美好的季节。20.凄凄切切:形容悲伤的样子(见刘长卿《听夜泉》)。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借咏蝉表达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感慨。
上片写蝉。起首四句写蝉在槐树上高歌低鸣,发出清脆悦耳的歌声。这声音是那样悠扬宛转,使人们陶醉在这美妙的声音中。可是,不知为什么,那蝉似乎并不满足于此,它又在唱着凄凉的曲调,好像在诉说着什么心事,使人听了不禁想起那些往事。“故苑愁深”,既点明“故苑”,又暗示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危弦调苦”,既写出了蝉声凄楚悲凉的特点,又暗寓出作者内心的痛苦之情。“前梦蜕痕枯叶”,以落叶比喻蝉,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蝉一生的变化过程。最后两句,则用典抒情。蝉蜕化为树叶,然后又回到树上,正如人的生死轮回一样。然而,蝉却无法摆脱这种循环往复的命运,只能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它的前生后世。这既是对自然规律的描述,也是对人事沧桑的感叹。
下片写蝉。开头三句写蝉的形貌及其与人的密切关系。“轻鬟”二字,既写出了蝉的外形,又暗示了蝉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而“翠娥”,则是指美女,进一步突出了蝉的美丽动人。接着四句写蝉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蝉喜欢栖息在高大的树木之上,当秋风来临的时候,就会发出凄婉的鸣声。而此时,人们正处在一个美好的季节里,正是赏花观景的好时光。然而,蝉却只能在枝头上度过这一美好时光,却不能享受到人间的乐趣。“枝冷频移”,既描写出了蝉生活的孤独寂寞,又暗示出作者对这种命运的不满和愤懑之情。而“露洗余悲”,既写出了蝉在秋风中的悲凉景象,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愤和无奈之情。
这首词通过对蝉的描写,巧妙地将自然界的事物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既抒发了作者报国无门的悲愤和无奈,又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全词构思巧妙,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