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沈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
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阃外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拜将台敧,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注释:
神州沉沦,询问谁是,范仲淹、韩琦这样的杰出人才。
向北望去,长安城应该看不见了,我已经抛掉了关西的一半土地。
战马早晨嘶鸣,胡人晚上引吭长啸,这让我赢得了白发如雪。
三秦之地往事,只能数说汉朝的韩信、张良、萧何三人。
看看百二河山,但可惜君门万里,六军不发。
阃外无人回头处,千军万马全都被消灭。
拜将台下倾斜,怀贤阁杳无人烟,空指冲冠愤怒地发泄。
拍遍栏杆,独自对着中天明月。
赏析:
此词是苏轼于公元1084年(元祐元年)秋天在兴元府任上所作,其时作者已经罢相,退居黄州。东坡赤壁韵即苏轼《念奴娇·中秋》的韵脚。
首句写自己对朝廷政治的失望,暗寓了诗人对当朝统治者的不满情绪。“问谁是”三句,点出主题,抒发感慨。北望长安,长安是汉唐帝都,今已沦陷,故有“抛却关西半壁”之语。“塞马晨嘶”、“胡笳夕引”,写出边塞的紧张局面,也写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赢得头如雪”,形象而生动,表现出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百姓的痛苦生活的同情。这四句是全词感情的集中抒发,是全词的核心。
下片以议论为主,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试看”两句是说国家山河依旧完整,可是君门万里,六师不发,这是对南宋朝廷苟安江南、拒绝抗敌的真实情况的讽刺。“阃外”三句,写边塞战事频繁,军队屡败,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担忧及对主上的不满。“拜将台”、“怀贤阁”分别指的是当年宋太祖赵匡胤设宴犒赏诸将的地方,以及宋代文臣武官的聚散之地。“百二山河”一句是说宋朝拥有百二的山河,但如今却“六师不发”,可见其形势之危急。“阃外何人”三句,写边塞将士英勇杀敌,但朝廷却无人关心他们的生死。“铁骑”两句,是说边塞将领虽然英勇善战,但却得不到重用。“拜将台敧”一句,写将领们虽然身披战袍,心怀壮志,但却没有得到重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危亡。“阑干拍遍”三句,是说自己独自一人面对着中天的明月,感到无比寂寞。最后“独对中天明月”一句,更是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整首词通过对当时政治形势的分析,以及对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感叹,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同时,也流露出了作者对自己才华未展、报国无门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