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目本来是道,阴阳造化成丹。骑牛寻犊不知原。真是三家村汉。
古圣立言设象,后人得象忘言。且如乾画必三川。舍此如何烹炼。
西江月
面目本来是道,阴阳造化成丹。骑牛寻犊不知原。真是三家村汉。
古圣立言设象,后人得象忘言。且如乾画必三川。舍此如何烹炼。
注释:
- 面目本来是道:指人的本来面目是道,即人的本质。
- 阴阳造化成丹:道教认为,人的本性是纯阳的,通过修炼可以变化为纯阴的,最终与自然和谐统一,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
- 骑牛寻犊:比喻寻找真理、知识的过程。这里指的是修行者追寻道的过程。
- 三家村汉:指古代传说中的三位智者,他们分别是孔子、老子和庄子。
- 古圣立言设象:古圣人立论时会设立形象,帮助人们理解并实践其教义。
- 后人得象忘言:后人虽然能够看到形象,但往往忘记了言语的含义,即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实质。
- 乾画必三川:八卦之一的乾卦代表阳,其图形是由三条河流组成的。这里是指八卦中的乾卦必须包含三条河流的元素。
- 舍此如何烹炼:如果舍弃这些元素,就无法进行真正的烹饪和炼丹,即无法实现长生不老的梦想。
赏析:
这首诗以“西江月”为题,表达了作者对道教思想的理解和思考。首句“面目本来是道”,揭示了人的本性是道,即人的本质。第二句“阴阳造化成丹”,则进一步阐述了道教关于修炼、变化的思想。第三句“骑牛寻犊不知原”,比喻了修行者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可能会迷失方向,需要不断探索和反思。第四句“古圣立言设象”,提到了古圣人立论时会设立形象,帮助人们理解并实践其教义。而第五句“后人得象忘言”,则批评了后人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实质的现象。第六句“且如乾画必三川”,则是对八卦中的乾卦必须包含三条河流元素的进一步解释。最后一句“舍此如何烹炼”,则强调了只有结合这些要素才能实现真正的烹饪和炼丹,即实现长生不老的梦想。整首诗既表达了作者对道教思想的认同,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批评,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