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歌管有新音。风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黄花笑靥深。
初见雁,已闻砧,绮罗丛里胜登临。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
这首诗名为《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是宋代词人李清照的作品。全诗共五句,依次为:
鹧鸪天
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歌管有新音。风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黄花笑靥深。
初见雁,已闻砧,绮罗丛里胜登临。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
注释及赏析:
- 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歌管有新音。
- “九日”指重阳节,在农历九月九日。此处诗人表达了对秋天的哀愁之情,但并没有被悲伤所淹没,因为“凤凰城”的歌管中传来了新的音乐声。这里的“凤凰城”通常指代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象征着繁华和热闹。而“新音”则意味着新的乐声,可能是节日中的庆祝活动或者民间音乐等。
- “风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黄花笑靥深”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碧绿的柳树随风凋零,给人一种淡淡的忧愁;而黄色的菊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鲜艳,仿佛带着微笑的脸颊。这两联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秋天景色的变化及其给人的情感体验。
- “初见雁,已闻砧”,这里描述了诗人看到大雁南飞和听到捣衣声的情景。雁南飞可能象征着诗人思念远方亲人的心情,而捣衣声则可能代表了节日期间家家户户忙碌的准备气氛。
- “绮罗丛里胜登临”,“绮罗”指的是华丽的衣裳,这里可能暗示了节日的盛装打扮。而“胜登临”意味着在这样的环境中更能体会到生活的愉悦和美好,与前面的忧愁形成鲜明对比。
- “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这两句诗意更加深刻,涉及到了一种对美的极致追求。诗人用“须教”来表达一种必须、应该的意思,即在如此美好的时刻,应当珍惜并品味生活的美好。而“月户纤纤玉”和“霞觞滟滟金”则分别描绘了月亮下精美的玉器和美酒的颜色,暗示了诗人对于生活中细微美好的发现和欣赏。
整首诗通过对重阳节的描述,展现了一个从忧郁到喜悦的情感转变过程,并通过自然美景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珍视。整体上,这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感悟和赞美,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