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窗秋暮,梦高唐人困。独立西风万千恨。又檐花落处,滴碎空阶,芙蓉院,无限秋容老尽。
枯荷催欲折,多少离声,锁断天涯诉幽闷。似蓬山去后,方士来时,挥粉泪、点点梨花香润。断送得,人间夜霖铃,更叶落梧桐,孤灯成晕。

【注释】

(1)琐窗秋暮:用“琐窗”指秋天,“秋暮”指深秋。

(2)高唐人困:即梦高唐,意谓梦中的巫山云雨已尽。

(3)西风:秋风。

(4)檐花落处:屋檐上的花朵凋零处。

(5)空阶:空荡无物的台阶。

(6)芙蓉院:芙蓉花盛开的庭院。

(7)枯荷催欲折:荷花已经枯萎,仿佛要折断的样子。

(8)离声:离别的哀歌。

(9)方士:道士,这里指传说中的神仙。

(10)蓬山:神话中蓬莱、瀛洲、方丈三座神山的总称,是神仙们居住的地方。

(11)叶落梧桐:梧桐树叶飘零的景象。

(12)夜霖铃:指雨打梧桐的声音。

【译文】

秋天的窗户上挂着锁链,梦到的是高唐的人困倦不堪。独自站在西风中万般惆怅恨难消。又听檐头花瓣飘落处,滴碎空阶,芙蓉花院,满眼都是衰老的秋色。

枯萎的荷叶催人想要折断,多少离别的哀歌,都锁在了天涯诉说着心中的幽闷。像那蓬山去后,神仙到来时的情景,挥舞着粉泪,点点的梨花香润透心扉。送走了,人间这夜晚的雨霖铃,更看着落叶梧桐,孤灯成晕。

【赏析】

《洞仙歌·雨》是一首咏秋景兼怀人之作。词作写于宋宁宗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当时作者因上书言事得罪,被贬谪至广东梅州。这首词就是他谪居梅州时所作。全篇通过描绘深秋时节的雨景和作者的内心活动,表达了作者对仕途失意和流放生活的感慨与不平,以及内心的苦闷和愤懑。

词作前半阕写景为主,后半阕以抒情为主。上阕开头两句“琐窗秋暮,梦高唐人困”,描写深秋时节,诗人独自一人在窗户边,看着外面的世界,感叹自己如同高唐人一样困倦不堪,而窗外的雨声又勾起了诗人的回忆,“独立西风万千恨”。这句中的“西风寒”“千”字渲染了一种凄冷的氛围,使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愁绪。

下阕则以抒发情感为主。“又檐花落处,滴碎空阶,芙蓉院,无限秋容老尽。”诗人看到外面下雨,雨点打在瓦片上,发出清脆的声音,落在空荡的台阶上,又打在芙蓉花院里,使原本美丽的芙蓉花更加显得苍老。这句诗不仅写出了雨景的美丽,也表现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枯荷催欲折,多少离声,锁断天涯诉幽闷。”诗人看到枯死的荷花,联想到自己的离乡背井,不禁感到悲凉。这里的“离声”既指离别之声,也暗指诗人自己的心情。

“似蓬山去后,方士来时,挥粉泪、点点梨花香润。”诗人想象自己在离开家乡后,就像仙人一样来到蓬莱仙境,在那里与朋友们相聚,挥泪告别。这里的“方士”指的是仙人,而“点点”则是形容泪水落下时的样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断送得,人间夜霖铃,更叶落梧桐,孤灯成晕。”诗人想象自己在离开家乡后,就像古人一样在夜晚听到铃声,然后看着梧桐叶落,孤独地在灯光下度过漫长的夜晚。这里的“断送”一词,既形容诗人离开家乡后的孤单,也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结尾两句更是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他对故土的深情怀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