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公有意留君住。故作纤纤雨。闭门觅句自持觞。并舍官梅、时有过来香。
沈郎诗骨元来瘦。更挹湘江秀。不须骂雨与嘲风。收拾个般、都入锦囊中。

【注释】

天公:指自然造化。

纤纤:细小而柔软的样子。

樽(zunn 樽):酒器,古代的一种容器,圆口、腹、底皆平。

沈郎:即唐代诗人沈佺期,字云卿,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县)人。

湘江:即湖南省长沙市湘江,流经长沙城南。

锦囊:装诗的袋子,这里指文房四宝。

赏析:

此词是一首咏物言志词。上片写词人闭门觅句之情景。起三句写词人与雨相遇,并借雨来喻自己。次三句写“故作纤纤雨”,意谓自然造化有意留词人住,故作雨丝以待词人。下三句写词人闭门寻句,自持杯酒,吟诵佳句。

过片后三句,用典。沈郎,即沈佺期,字云卿。唐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开元中擢明经第,调补弘文馆校书郎。迁通事舍人。善五言诗。与宋之问齐名,时称“沈宋”。《旧唐书》本传载其“性敏速,每篇成,已校加点勘无误,号为‘沈郎’”。湘江在长沙西,源出衡山北麓,流至长沙入湘水。湘江两岸多产橘柚,亦称橘子。相传晋陶渊明尝赋《归去来辞》,其中一句有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人遂以“东篱”代指菊花。“香”当指“菊”。据《南史·王融传》:“……尝于宅边植竹树数百株,旦夕望之,恒谓不足以拟河阳县景。及游吴兴始还,至京口,乃叹曰:‘一别居然千里也,何异于河阳?’因取竹树一株遗主人曰:‘可求河阳竹树。’主人得之,以为奇货,转卖于市,得百金,乃叹曰:‘吾不复见王右军竹林之景矣!’”此句即用此事。

上片结处三句,写词人闭门觅句的情景。词人说“不须骂雨与嘲风”,意思是不必因为风雨而生气。“骂雨”即对雨发怒的意思,“嘲风”即嘲弄风的意思。这两句是说,风雨都是自然所为,不必生气。“收拾个般”、“都入锦囊中”三句,意为把风雨收进来,把它记下来。“般”是类,“收”是集。“入锦囊中”是把收集来的素材放在锦囊里保存起来。

下片首三句,又写词人闭门觅句的情景和心情。“故作纤纤雨,闭门觅句自持觞。”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自然造物特意留下我住在这里,所以我在门关上之后,便开始寻觅诗句;我一边饮酒一边吟诵诗句,沉醉在这美好的境界之中。

末三句,又写词人闭门觅句的心情和感慨。“沈郎诗骨元来瘦”,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像沈约这样的诗人原来就身材消瘦。“更挹湘江秀”,“挹”是挹取的意思,“湘江秀”指的是湘江的风光美丽。“不须骂雨与嘲风”,“骂雨”即对风雨发怒的意思,“嘲风”即嘲弄风的意思。这两句是说我不要对风雨发怒、嘲弄风。“收拾个般”、“都入锦囊中”,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要把我所吟诵的诗句全部收入锦囊中,以备随时需要时使用。

全词通过对风雨和湘江的描述和抒情,表达了词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自己才华的自信与得意。同时,通过对风雨和湘江的吟诵,抒发了词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