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押低垂月影疏。梅枝和雪玉相扶。儿家春信入来无。
半坠宝钗慵览镜,任偏罗髻却拈书。琴心谁与问相如。
帘压低垂月影疏。梅枝和雪玉相扶。儿家春信入来无。
半坠宝钗慵览镜,任偏罗髻却拈书。琴心谁与问相如。
注释:
- 帘押低垂月影疏。梅枝和雪玉相扶。儿家春信入来无。
- “帘压低垂”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画面,低垂的帘幕仿佛在诉说着夜的寂静。
- “月影疏”则让人联想到月光洒落在窗边,形成斑驳的光影。“梅枝和雪玉相扶”形象地描述了梅花与雪白的枝条相互依偎的景象。
- “儿家春信入来无”则表达了一种期待与忧虑交织的情感,可能是家中传来春天的信息,但尚未到来。
- 半坠宝钗慵览镜,任偏罗髻却拈书。
- 这里的“宝钗”通常指女子的发饰,而“半坠”则形容其松散的样子,增添了几分慵懒之感。
- “慵览镜”进一步强调了女子对镜梳妆的无意,可能是因为心中有所思,无心打扮自己。
- “罗髻却拈书”则展现了另一种生活状态,即即便身着华丽的罗衣,也选择拿起书本阅读,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 琴心谁与问相如。
- “琴心谁与”表达了一种孤独感,可能是指琴心难觅知音,也可能是诗人在感叹无人能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 “相如”指的是汉代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这里可能借用他的典故,暗示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省或期望得到认可。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略带忧郁的夜晚场景。开头两句“帘压低垂月影疏。梅枝和雪玉相扶”构建了一个充满意境的环境,低垂的窗帘、稀疏的月影、和煦的梅枝,共同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含蓄的氛围。紧接着的“儿家春信入来无”,则是诗人对于春天的渴望与期盼,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和忧愁。
接下来的诗句“半坠宝钗慵览镜,任偏罗髻却拈书”展现了女子不同的生活状态。一方面,她或许正在慵懒地整理自己的发饰,另一方面,她却又沉浸在书页之间,享受着独处的时光。这种矛盾的状态反映了现代女性既需要外在的美丽,又追求内心的独立和自由,同时也体现了她们对知识和文化的渴望。
最后两句“琴心谁与问相如”则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这里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知己的渴望,也反映了他对自身才华的反思。他可能希望有人能理解并赏识自己的艺术才华,或者他只是在默默地追寻着自己的音乐梦想。
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片段的描写,展现了古代女性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