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宁国宣城人,字叔志,号堪老真逸。
仁宗延祐五年进士。
授岳州路同知,历南安、信州、平江三路总管府推官,治狱明敏。
调兖州知州,除国子司业,与修辽金宋三史,书成,迁集贤直学士,寻以礼部尚书致仕。
与张师愚合编有《宛陵群英集》。
卒谥文节。
生卒年:1273-1355
元宁国宣城人,字叔志,号堪老真逸。
仁宗延祐五年进士。
授岳州路同知,历南安、信州、平江三路总管府推官,治狱明敏。
调兖州知州,除国子司业,与修辽金宋三史,书成,迁集贤直学士,寻以礼部尚书致仕。
与张师愚合编有《宛陵群英集》。
卒谥文节。
生卒年:1273-1355
诗句解释: 1. 轩辕轻举同浮丘,黄山到今仙境留。 - 轩辕:传说中黄帝的名号。 - 轻举:轻松地举起,比喻轻易登上高处。 - 同浮丘:与浮丘山相媲美,浮丘山是著名的仙山之一。 - 黄山:指黄山风景区。 - 仙境留:留下像仙境一样的景象。 2. 攒峰排云三十六,势压地轴雄南州。 - 攒峰:山峰汇聚的样子。 - 排云:形容山峰高耸入云。 - 三十六:这里可能指的是三十六峰,即黄山的三大主峰。 -
【解析】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古诗文名篇的能力,该题目考查的是对诗歌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时需要考生诵读原诗,结合诗歌的内容和注释,答题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字、漏字、添字等现象,注意要写出对诗中所写内容的理解。 本诗是韩愈写给范仲淹的信中引用《伯夷颂》的部分。“青青首阳薇”,首阳山,在河南辉县北。首阳薇,就是薇菜。“伯夷”是古代传说中的孤竹君长子,他看到兄弟争位杀了人,就逃走了。后来武王伐商,找到他
《古诗二首》是两首汉代无名氏的五言古诗。这两首诗都是描写农民生活的,第一首写农夫上山伐木,第二首写农夫被剥削,生活艰苦。 诗句释义: 1. 南山何崔嵬,丁丁伐嘉木。 注释:南山多么高峻啊!叮咚的斧声传来了伐木的声音。 赏析:《古诗二首》是两首描写农民生活的诗。第一首写农夫上山伐木,表现了他们的辛勤劳动。“南山何崔嵬”,描绘了南山的高峻,“丁丁伐嘉木”,则写出了农夫在山上砍树的情景
秋日同游敬亭得并字 湘中三年梦乡井,敬亭重游心目醒。 双流夹镜一溪来,千仞齐云两峰并。 丛祠秋报同奠桂,兰若晚酣催煮茗。 晴岚暖翠约花时,往觅丹梯登绝顶。 注释: 1. 湘中三年梦乡井:指在湖南湘江流域度过了三年的梦乡生活。 2. 敬亭重游心目醒:在敬亭山重游时心情豁然开朗。 3. 双流夹镜一溪来:两条清澈的溪流夹着一面镜子一样明亮的山峰流淌而来。 4. 千仞齐云两峰并
首夏读康乐诗有感 改序欣幽景,夏绿荫闲轩。 慕谢阅篇翰,清心绝嚣烦。 中有帆海作,采真遂孤鶱。 既感鲁连志,亦著任公言。 明哲古所尚,用舍道俱存。 临川乃逃逸,恻怆不可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通过对康乐诗歌的阅读和感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思考。 首联“改序欣幽景,夏绿荫闲轩”,诗人通过“改序”二字,表达了对康乐诗歌的重新解读和欣赏。夏日的绿荫覆盖着闲适的轩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内容为: 翠微寺 欲雨不雨天墨色,将崩未崩石偪侧。 溪谷缘云已万盘,风雨欺人作三厄。 客游已悭天不悭,雷电翕歘嘘晴暾。 诸峰倒景互明灭,照耀金碧开山门。 清都紫微逼象纬,旃林贝树罗山樊。 十方下视沙界迥,佛骨不受炎歊袢。 麻衣老师寂灭久,问法羞与山僧论。 但馀卓锡古泉水,念念欲洗尘眼昏。 嗟予世网久踯躅,坐览古迹空盘桓。 暮归却灭山下路,杳杳飞鸟投芳村。 注释: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的综合赏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要求进行具体分析。此诗前两句写江城欲破之际的忠臣自持之状,第三句写忠臣骂贼不肯屈膝投降的气概,最后一句写忠臣不顾一身危难,誓死报效国家的壮志。 【译文】 江城快要被攻破了,我还有什么作为?只有我一个人忠臣
《古诗二首》 美人在天之涯,望眼欲穿不能及。 —— 形容对远方的人或物极为向往却又无法到达的无奈心情 赠我一匹织锦缎,珍视如同南国之金。 —— 以南方出产的贵重丝绸比喻所赠物品的珍贵 树上连理枝,鸟儿成双舞。 —— 用连理枝比喻夫妻情深,双飞鸟象征恩爱夫妻相互陪伴 裁剪新衣裳,用来覆盖身体,表达对赠送者的感激之情; —— 用衣物来表达感谢之意,衣服是贴身之物,所以用来表示对对方的深情厚意
这首诗的译文是这样的: 曾经看见长安街上花红柳绿,天下的百姓都仰慕皇家。 龙门变化风雷,凤阙瞻依日月,晓色宫槐连御柳,春声叠鼓带凝笳。 听闻你高歌燕山雪,细诵新章绚彩霞。 注释解释: 1. 曾看长安陌上花:曾,表示过去;长安,古代的京城;陌,街道;花,指长安街上的花。 2. 万方人物仰皇家:万方,全国;人物,指百姓;仰,敬仰;皇家,指的是皇家。 3. 龙门变化风雷夕,凤阙瞻依日月华:龙门
诗句解析与译文 1.第一句:“杏花憔悴减胭脂” - 词语释义:形容杏花因风或雨等原因而凋谢,颜色也变得暗淡。 - 注释:这里用“胭脂”来比喻杏花的颜色,强调其美丽但短暂。 2.第二句:“闭户春深笑不知” - 词语释义:在春日里,花儿盛开时,人们往往不自觉地欣赏它们的美丽。这里的“笑”可能暗指花开的无忧无虑。 - 注释:春天万物生长,自然风光引人入胜,但也可能使人们忘却了时间的流逝。 3
元代诗人方从义是江西贵溪人,字无隅,擅长诗文与书画。他不仅是一位道士画家,还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以下是对方从义的具体介绍: 1. 生平经历 - 早年生活:方从义大约生于1302年,卒于1393年,他的生平事迹主要活跃在元末时期。据记载,他是江西贵溪人,早年入道,师从永嘉人金月岩学道家之学。 - 艺术成就:方从义不仅在道教上有造诣,还擅长书画。他的画作风格潇洒、笔致跌宕,意境苍茫
余阙是元代著名的诗人。 字廷心,一字天心,唐兀氏,出生于元朝庐州(今属安徽)。他不仅是历史上第一个有正史记载的党项羌人,也是安徽余氏的望祖。在《元史》中,对余阙的生平有详细记载。余阙不仅出身于显赫的家族,还是一位具有卓越政治成就的政治家。他于顺帝元统元年考中进士,之后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
元宁国宣城人,字叔志,号堪老真逸。 仁宗延祐五年进士。 授岳州路同知,历南安、信州、平江三路总管府推官,治狱明敏。 调兖州知州,除国子司业,与修辽金宋三史,书成,迁集贤直学士,寻以礼部尚书致仕。 与张师愚合编有《宛陵群英集》。 卒谥文节。 生卒年
吴克恭是元代的著名诗人,字寅夫,出生于江苏常州。他的诗歌创作以古诗文为主,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吴克恭在元朝时期就已闻名文人雅士圈,其诗作深受时人赞誉。他与当时的文学家如顾瑛、倪瓒等人有深厚的友谊,这些交往不仅提升了他个人的艺术成就,还使他的诗歌得以在更高的平台上展现。吴克恭的生平经历颇为坎坷,他在1352年因响应徐宋起义加入起义军后,不久便遭蒙元江浙行省平章定定攻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