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友林泉深密处。弄舌调簧,如问春何许。燕子先将雏燕去。凄凉可是歌来暮。
乔木萧萧梧叶雨。不似寻芳,翻落花心露。认取门前杨柳树。数声须入新年语。
【注释】
蝶恋花·秋莺:即《秋蝉》,词牌名。林泉深密处,指隐居之所。弄舌调簧:比喻婉言动听地劝说别人。如问春何许,如同询问春天在哪里。燕子先将雏燕去,燕子飞走了它的小燕子。凄凉可是歌来暮,凄凉的歌声何时到来。乔木萧萧梧叶雨,梧桐树在风雨中摇曳。不似寻芳,翻落花心露,不要像寻找花朵一样,要像欣赏秋天的景色一样。认取门前杨柳树,认出那门前的杨柳树。数声须入新年语,听到这些声音就知道是新年的号角。
【赏析】
此为咏柳之作。上片先写景,后抒情,下片则从抒情转入对柳的赞美,以景结情。全词以景托情,寓情于景之中,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求友林泉深密处”,首句点明题意,表明词人是在寻求隐逸生活的山林泉壑之间。“林泉”一词,出自《诗经·秦风》之“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总集,共分风、雅、颂三部分。“林泉”就是山林与泉水,泛指幽静清雅之处。“求友”,是说寻求朋友,也就是寻求隐居生活。“林泉深密处”既写出了词人隐居的场所,也暗含了词人内心的孤寂与寂寞。
“弄舌调簧,如问春何许”,词人来到林泉深处,看见一只燕子停在树枝上,它似乎在用嘴巴和喉咙唱歌,好像在问道:“春天在哪里呢?”这两句词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图景:一只燕子在枝头唱歌,仿佛在探问春天的所在。这种描写手法生动形象,把燕子的动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渴望之情。
“燕子先将雏燕去”一句,词人进一步观察发现,燕子在离开巢穴前,总是先把小燕子带往别处去。这句中的“先去”、“雏燕”两个词语,突出了燕子对小燕子的关爱之情,也反映了词人在孤独生活中对亲人和子女的思念之情。
“凄凉可是歌来暮”,词人继续观察发现,当夜幕降临的时候,燕子已经离开了这里,只剩下一片空旷的夜空和寂静的树林。这种景象让词人感到凄凉无比,他不禁感叹道:“这是什么时候的歌啊!”这句中的“凄凉”一词,不仅表达了词人对孤独生活的悲凉之感,也暗示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乔木萧萧梧叶雨,不似寻芳,翻落花心露。”接下来,词人的视线转向了远处的树木。在风雨交加的夜晚,一棵高大的梧桐树上滴满了雨水,叶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这里的“乔木”指的是大树林中的大树,而“萧萧”则形容树叶随风飘落的声音。“不似寻芳”,意味着梧桐树虽然美丽,但却无法引起人们的注意;它只是默默地承受着风雨的洗礼。“翻落花心露”,则是说雨水打湿了梧桐树的花心,使得花瓣上的露珠晶莹剔透。这句中的“翻落”一词,不仅描绘出了雨水打在花瓣上的情景,也暗示了词人内心的失落感。
“认取门前杨柳树”,最后,词人的目光落在了门前的那棵杨柳树上。在夜色中,杨柳树的枝条随风摇曳,仿佛在向他招手。这棵杨柳树成为了词人孤独生活中的一个象征。
“数声须入新年语”,在这宁静的夜晚里,一阵轻柔的鸟鸣打破了宁静的氛围。这声音如同新年的钟声,预示着新的开始。词人不禁想起了过去的美好时光,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和憧憬。
整首词以景起,以情结,通过描绘林泉深处的景色和燕子的生活,表达了词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孤独生活的感慨。同时,词人也借景抒发了对亲情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这首词语言清新自然,富有诗意,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