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雨细。渐滴作秋声,被风惊碎。润逼衣篝,线袅蕙炉沈水。悠悠岁月天涯醉。一分秋、一分憔悴。紫箫吟断,素笺恨切,夜寒鸿起。
又何苦、凄凉客里。负草堂春绿,竹溪空翠。落叶西风,吹老几番尘世。从前谙尽江湖味。听商歌、归兴千里。露侵宿酒,疏帘淡月,照人无寐。
【赏析】
此词上阕写深秋的凄寂,下阕写旅人思归。全词以景起兴,情景交融,意境清远,风格疏淡,是宋词中别调之作。
“梧桐雨细。”点明时间,为“秋”字张本。
“渐滴作秋声”,写秋雨之声。这声音,既来自窗外梧桐之叶,也源自作者的内心世界。
“润逼衣篝,线袅蕙炉沈水。”写室内环境。夜深了,秋雨淅沥,秋声阵阵,而室内却灯火通明、香气袭人。
“紫箫吟断,素笺恨切。”紫箫指代的是笛子,这里借指诗人自己。“紫箫吟断”,指笛声已止,诗人的思念之情亦随之结束;“素笺”指书信,“素笺恨切”则表明信中所怀的愁绪和怨恨。
“夜寒鸿起。”鸿雁南飞,暗示着秋天的结束和冬季的到来。
下阕“又何苦、凄凉客里。负草堂春绿,竹溪空翠”。这两句是对前文“秋风入窗罗幕生”的补充,进一步渲染了客居他乡的孤寂和冷清。“又何苦、凄凉客里”,既是对自己处境的反问,也是对人生的一种思考。
“落叶西风,吹老几番尘世。”这两句描绘了一幅落叶满地、秋风萧瑟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无奈。
“从前谙尽江湖味。”这句诗表明了诗人曾经在江湖中经历过风雨,对江湖的生活有了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听商歌、归兴千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想要回家的心情,以及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露侵宿酒,疏帘淡月,照人无寐。”最后这几句则是对全词的收尾。夜深了,露水打湿了酒壶,月光透过窗帘洒在身上,让人难以入睡。这既反映了诗人当时的处境,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注释】
梧桐雨细:梧桐叶子细小而繁多,故称。
渐滴作秋声:逐渐滴落成秋的声音。
润逼衣篝:衣服被秋雨淋湿的感觉。
线袅蕙炉沈水:香炉中的香线随着烟雾飘散到水中。
紫箫吟断:用紫箫比喻自己的思念,表示思念已经中断。
素笺恨切:用素白的纸张写信,表达内心的怨恨和忧愁。
夜寒鸿起:夜深了,大雁开始南飞。
负:背、承担。
草堂春绿:指草堂周围的春天景色。
竹溪空翠:指竹丛中的翠绿景色。
“又何苦、凄凉客里”三句:意思是说,又何必苦苦忍受这种凄凉孤独的生活呢?
负:承担。
“落叶西风,吹老几番尘世”:意思是说,秋风中飘落的叶子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老。
“从前谙尽江湖味”:意思是说,以前自己曾经历过江湖的生活,对江湖的生活有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听商歌”三句:意思是说,听着商歌(古代的一种音乐形式),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向往。
归兴千里:归家的愿望。
露侵宿酒:露水打湿了酒壶。
疏帘淡月:用稀疏的帘子和淡淡的月光来形容夜晚的氛围。
照人无寐:使人心烦意乱而无法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