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围画障。风溪弄月清溶漾。玉楼苕馆人相望。下若醲醅,竞欲金钗当。
使君劝醉青娥唱。分明仙曲云中响。南园百卉千家赏。和气兼春,不独花枝上。
【注释】
醉落魄:唐教坊曲,本名《菩萨蛮》,后用为词牌。吴兴:郡名。莘老:指苏轼。席上:在宴席上。画障:屏风。溪:水边。清溶漾:清澈流淌的水波荡漾。玉楼苕(féi)馆人相望:在玉楼上的宾客互相望着。苕:地名,即今江西九江市。人相望:互相观望。醲醅:浓酒。金钗当:用金钗斟满杯中酒。
使君:县令。青娥:美女。唱:吟唱。仙曲:天上的音乐。云中响:像从天空传来的声音。南园:东晋谢安别墅所在地。百卉:各种花草。和气:温暖的气息。兼春:充满春天的气息。
【赏析】
《醉落魄》词,是宋代苏东坡的组词小令,共十二首,此为其中第一首。
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4),当时作者任湖州知州,时值三月,春光明媚。他与友人在郡城西面山麓的吴兴郡太守府内饮宴作乐,并填了这首词。
上阕写宴席之上的情景及人物动作。开篇“醉落魄”三字,点明了词的主旨,表明这是一首抒写宴乐的词。起首二句“山围画障,风溪弄月清溶漾”,描绘的是吴兴郡太守府四周的山水环境。“山围画障”四字,形容周围群峰起伏如屏障,形象地勾画出吴兴郡的秀美山川景色。“玉楼苕馆人相望”五句,描写宴会上人物的情态。“玉楼”二句,形容宴会上的宾主相互凝望,彼此欣赏对方的仪容风采。“下若醲醅”四句,写宴会上人们饮酒作乐的情景。“醲醅”二句,形容酒杯里的酒如同醇美的酒一样,宾主们争相举杯痛饮、畅快淋漓。这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刻画出宾主欢宴的气氛。“使君劝醉青娥唱”二句,写宴会上有人演唱歌曲。“使君”二字,指的是宴会上的县令,“青娥”二字,是指歌女。这句的意思是说宴席上的县令劝酒给歌女,让她们唱歌,歌声宛转动听如仙乐飘荡在空中。“分明仙曲云中响”一句,写歌声宛如仙乐飘荡在空中,使人听得心旷神怡。“南园百卉千家赏”二句,写赏花的人很多。“南园”二句,写赏花的地方是南园,而赏花的人却很多。“和气兼春,不独花枝上。”两句,意思是说温暖的春风充满春天的气息,不仅吹拂着花枝,也吹拂着人们的心田。
下阕写宴后的感受。过片“醉落魄”三字,照应题目,点明宴席散尽之后的心情。“归棹”二句,写宴后作者回到船上的情形。“归棹”二句,意思是说作者乘船归来,心情惆怅,感到十分寂寞。“山围”二句,写宴后的所见所感。“山围”二句,意思是说周围的山峦环绕着江水,江水潺潺流淌。“风溪”二句,意思是说江水边有清风拂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玉楼”二句,写宴后宾主分别的情景。“玉楼”二句,意思是说宴后的宾主各自回家了。“下若”二句,意思是说宾主们离开时都带着酒意,好像喝了美酒一样。“金钗”二句,意思是说宾主们离开时都拿着金钗来盛装自己。“使君”二句,意思是说县令送别宾主时,还为他们饯行。“分明仙曲云中响”二句,意思是说宴会上的歌曲像天上的音乐一样,回荡在空中。“南园”二句,意思是说赏花的人们来自四面八方,聚集在南园欣赏美景。“和气”二句,意思是说春天的气息充满了大地,不仅吹拂着花枝,也吹拂着人们的心田。
全词通过宴会上的宾主们欢歌曼舞的情景以及宴席散尽后作者乘船归去的孤独感受,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人生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