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迷天,桃花浪、几番风恶。云乍起、远山遮尽,晚风还作。绿卷芳洲生杜若。数帆带雨烟中落。傍向来、沙觜共停桡,伤飘泊。
寒犹在,衾偏薄。肠欲断,愁难著。倚篷窗无寐,引杯孤酌。寒食清明都过却。最怜轻负年时约。想小楼、终日望归舟,人如削。

【注释】

豫章:古郡名,今江西境内一带。

阻风:被风吹阻。

吴城山:即吴城山。

绿卷芳洲生杜若:指杜若花随风飘落,覆盖了芳洲。

“数帆”三句:指船在雨中行驶,云散后仍停于沙嘴。

寒犹在,衾偏薄:天还冷,被子又穿得少了。

肠欲断,愁难著:形容愁思深重,难以解脱。

倚篷窗无寐:倚靠在船蓬窗户旁,睡不着觉。

引杯孤酌:斟上酒自己独酌一杯。

寒食清明都过却:寒食节和清明节都已过了。

最怜轻负年时约:最怜惜的是我轻易地辜负了当年的约期。

想小楼、终日望归舟人如削:想到小楼上,整日盼望着归来的人消瘦了。

【赏析】

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当时作者正从福建任所赴临安(今浙江杭州),途中遇阻于吴城之山,遂作此词。

上阕写阻风吴城山,抒羁旅之情。

首句“春水迷天”点明时令为暮春时节,春水迷漫,天气阴沉,这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景象。次句用“桃花浪”喻狂风大作,风恶浪险,令人心惊。第三句以“云乍起”承“迷天”,“遮尽”是夸张手法,既表现了风浪之大,也渲染出阴云密布、天色昏暗的气氛。第四句写晚风吹散乌云,天色转晴,但远山仍被云雾遮掩。第五六句写船行至沙滩,泊岸停桡,此时正值寒食、清明时节,而风雨交加,更增凄苦之感。“伤飘泊”一句,既是对前文风雨天气的概括,又是全词感情发展的集中体现,突出了作者羁旅漂泊的悲苦之情。

下阕写夜不能寐,抒发羁旅行役之愁。首句点明时间:“寒犹在,衾偏薄。”“寒犹在”表明天气依然寒冷刺骨;而“衾偏薄”则说明由于气候恶劣、旅途奔波,身体十分疲惫,因而睡觉特别不安稳。第二句写“肠欲断”,是说因为思念亲人或友人而产生的一种极度的忧愁和痛苦,以至肠子都快断了。第三句“倚篷窗无寐”进一步描写了作者夜不能寐的情景,通过“倚篷窗”这一动作描写,表现出作者孤独寂寞的心情;而“无寐”二字则将这种心情推向高潮,使整个词的感情色彩更加浓厚。第四句“引杯孤酌”,写作者借酒浇愁,但愁绪并未因酒而消解,反而更加浓重。最后两句“寒食清明都过却”,既表明寒食清明已过,又表达了自己未能如期回家团聚的遗憾与失望。末句“最怜轻负年时约”,既写出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深深眷恋之情,又流露出对自己不能按期回家的无奈与伤感。最后一句“想小楼、终日望归舟人如削”,想象家人每日登楼眺望自己的船只归来的情景,而自己却不能如愿以偿,只能看到家人日渐消瘦,心中充满了愧疚与自责之情。

全词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清幽婉丽,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