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谁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谩暗涩、铜华尘土。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风浩荡,欲飞举。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张孝祥的《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下面逐句解读这首诗:
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谁伴我,醉中舞。
注释:
- 曳杖危楼去:扶着拐杖登上高楼离去。
- 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形容天空高远,波浪无边无际,月光洒满烟波浩渺的江面。
- 扫尽浮云风不定:扫除了满天的云彩和风的动荡。
- 未放扁舟夜渡:还没有放下扁舟在夜晚渡河。
- 宿雁落、寒芦深处:栖息在大雁和寒芦苇之中。
- 怅望关河空吊影:望着辽阔的关河上空只有自己的影子。
- 正人间、鼻息鸣鼍鼓:正是人在世间,呼吸间仿佛听见了鼍(一种爬行动物)发出的鼓声。
- 谁伴我,醉中舞:是谁陪伴着我,在醉酒中翩翩起舞?
译文:
手扶拐杖,登上高高的楼宇离去。斗柄高悬,天地苍茫,万顷波涛,月光洒满烟波浩渺的江面,扫除了漫天的云彩和风的动荡,还未放下扁舟在夜晚渡河,栖息在大雁和寒芦苇之中,眺望着辽阔的关河上空只有自己的影子,在人间,呼吸间仿佛听见了像鼍一样的动物发出的鼓声,是谁陪伴着我,在醉酒中翩翩起舞?
赏析:
此诗是张孝祥在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所作。当时,他因不满朝廷的不作为而离开京城前往建康(今江苏南京),并创作了这首词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愤懑。全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词人豪放洒脱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