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
子夜歌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
注释:
- 子夜歌: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通常以夜间的景象或情感为主题。
- 三更月:指深夜时分的月亮。
- 中庭恰照梨花雪:中庭,即庭院。梨花雪,形容梨花盛开时如雪花般洁白。
- 不胜凄断:形容悲痛欲绝、无法承受。
- 杜鹃啼血:杜鹃鸟的叫声像在哭泣,常用来象征哀伤。
- 王孙:贵族子弟或官员。
- 何许:何处,哪里。
- 音尘绝:书信断绝,没有消息。
- 柔桑陌上:柔软的桑树旁边。
- 吞声别:默默地告别,不敢发出声音。
- 陇头流水:陇山之巅流淌的溪水。陇头,指山岭之巅。
- 替人呜咽:替某人哭泣。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深夜景象和离别场景的抒情诗。首句“三更月”点明了时间和地点——深夜。接着描绘了庭院中的美景,用“中庭恰照梨花雪”来形容月光洒满庭院,梨花如雪一般洁白美丽。然而,美景背后却隐藏着悲伤的情感,诗人通过“不胜凄断”表达了内心的悲痛。
第二句“王孙何许音尘绝”,提到了“王孙”,即贵族子弟或官员。他们突然之间失去了消息,与世隔绝,如同音信断绝一样。这种突然的变故引发了强烈的情绪反应。
第三句“柔桑陌上吞声别”,进一步描述了离别的场景。在这里,诗人选择了一个柔和而美丽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但同时也暗示了离别的痛苦。
最后一句“陇头流水,替人呜咽”,则将读者的视角引向远处的山水之中,那里有流淌的溪水伴随着别离的哀伤。这里的“替人呜咽”既表达了对远去之人的思念,也体现了诗人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悲伤。
整首诗通过对深夜景色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哀伤和失落感。它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描绘,更是对人性中脆弱和坚强并存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