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可是怜高节。濡毫幻出真清绝。雨叶共风枝。天寒人倚时。
萧萧襟韵胜。堪与梅兄并。不用翠成林。坡仙曾赏音。

【注释】

多情:多情善感;怜:同情;高节:高尚的气节。濡毫:沾笔。幻:幻作,指变化。萧萧襟韵:指襟怀高洁。胜:超过、胜过。梅兄:这里泛称梅花。翠成林:形容草木葱茏。坡仙: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曾赏音:曾赏识过此词。

【赏析】

这首词咏赞竹。上片写竹之高节,下片则写其清绝之姿。全词语言清丽明快,意境幽雅俊朗,有如一幅精美的画卷,给人以美的享受。

“多情可是怜高节”,起二句,先言自己对竹子的深厚情感。这两句是作者自述。开头以“多情”二字起头,表明自己对高节之士的无限敬爱之情,而“可是”二字,则是转折语气,表示虽然如此,却仍无法企及。“可”字在这里有“只能”、“仅得”之意,“怜”则表达了自己的惋惜。“高节”,语出曹操《短歌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此处借指竹子的高尚气节。“濡毫”句,化用曹植《洛神赋》中“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句意,以喻自己对竹子的爱慕之情。“真清绝”三字,既写出了竹子的风骨,又表现出词人对它的喜爱。

“雨叶共风枝,天寒人倚时”,上片结处,点出“竹”。这两句是写竹。“雨叶共风枝”,是说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枝叶扶疏。“天寒人倚时”,是说天气寒冷的时候,人们倚在窗户旁欣赏竹子。这两句既描写了春天雨打竹笋的景象,又写出了词人欣赏竹子的心情。

“萧萧襟韵胜,堪与梅兄并”,下片起二句,由写景转入抒情。这句是说自己胸襟的高迈,胜过了梅花的芬芳。“萧萧襟韵胜”,即“襟韵萧萧”,出自王维名句《酬张少府》(见《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襟韵”,犹言襟怀、志趣。“萧萧”,形容声音高爽。“胜”,这里是比得上的意思。这两句是说自己胸襟高雅超逸,胜过了梅花的芳香。“梅兄”,这里指梅花。“不用翠成林”,意思是不必让翠绿的竹林长满大地,也足以让人感到它的美艳动人。

尾联两句,由写竹子转为写梅花。“坡仙”句,是说苏轼曾赏识过此词。苏轼曾于《和黄鲁直梅花》诗中有云:“江城已雪消,相对竹篱茅舍,水边台榭。”(见《苏轼诗集》)可见他对梅花也是颇有感情的。这两句是说,苏轼曾赏识过此词,所以不必让翠绿的竹林长满大地,也足以让人感到它的美艳动人。

从多情写到怜高节,从怜高节写到雨叶共风枝,最后写到萧萧襟韵,层层深入,层层铺排,使词境不断升华,从而充分表现了竹子的风骨之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