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客弄云水,翩翩信飞车。
奇峰匹雁荡,出没随猿狙。
苍苍叠云屏,下有白石庐。
石庐故未足,洞腹开巢居。
青藜小跻攀,路尽仍盘纡。
呀然忽宽敞,云雾为支吾。
天成与鬼凿,罔识造物初。
笑问主者谁,我欲揽其须。
耸身忽灭没,扳倒泊雁湖。
天风复摩荡,簸洒生明珠。
为帘复为帷,与客相嬉娱。
倏然一挥霍,五色弥空虚。
坐来怪事发,迸落随喧呼。
大笑下山去,勿为山鬼愚。
雁荡净名谷帘水
雁荡山是浙江温州地区的一座著名山峰,因形状酷似一只飞翔的大雁而得名。这里的水清澈透明,如镜般反射着天空的光辉,令人心旷神怡。
野客弄云水,翩翩信飞车
“野客”是指远离尘世、隐居山林的隐士。他们喜欢在山水间游历,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这里的“信飞车”是指那些轻盈飘逸、如同在空中飞舞一般的景象。
奇峰匹雁荡,出没随猿狙
奇峰指的是奇特的山峰,而雁荡山则以其独特的地貌和景色而闻名于世。这里的山峰形态各异,有的像大雁展翅高飞,有的像猿猴在山间跳跃。诗人在这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画卷。
苍苍叠云屏,下有白石庐
“苍苍”形容云雾笼罩的山峰,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白石庐”则是一座位于山脚下的简陋房屋,可能是某个隐士的住所。这里的“白石庐”与周围的自然景色相互映衬,增添了一份宁静与祥和的氛围。
石庐故未足,洞腹开巢居
这里的“石庐”可能是指那座简陋的小房子,而“洞腹开巢居”则是指山洞内部空荡荡的,没有其他建筑或家具等杂物。这可能意味着这个隐士已经离开了这个地方,留下了一片空寂之感。
青藜小跻攀,路尽仍盘纡
青藜是一种可以食用的植物,这里用来比喻隐士的生活方式。他们选择在山林中隐居生活,过着简朴而自给自足的生活。这里的“路尽仍盘纡”则是指山路曲折蜿蜒,仿佛没有尽头。
呀然忽宽敞,云雾为支吾
“呀然”是指突然开阔起来的样子,这里形容山路突然变得宽广起来。“支吾”则是形容云雾缭绕的景象。这里暗示着山中云雾变幻莫测,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天成与鬼凿,罔识造物初
这里的“天成”是指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即由自然力量所创造出来的美景。而“鬼凿”则是指人工雕刻的痕迹,这里用来形容人们为了欣赏美景而修建的亭台楼阁等建筑。这里的“罔识造物初”则是指人们难以辨认这些美丽的景色究竟是天然造化还是人为创造的结果。
笑问主者谁,我欲揽其须
这里的“主者”指代那些能够欣赏美景的人或游客。诗人以轻松愉快的语气询问他们是否认识这些美丽的景色,并表达了自己想要抓住它们的愿望。
耸身忽灭没,扳倒泊雁湖
这里的“耸身”是指人的身体向上挺起的动作,而“灭没”则是指消失不见的意思。这里形容那些美丽景色突然之间消失了,仿佛被风吹散了一般。这里的“扳倒”则是指用手去抓住或推开某物的动作。这里用来形容人们试图抓住那些美丽的景色却未能成功。
天风复摩荡,簸洒生明珠
这里的“天风”指的是自然界中吹拂而来的风,它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和凉爽的感觉。而“摩荡”则是指风吹过水面激起的水花四溅的场景。这里形容风浪翻滚的波浪拍打着湖面,使得湖水泛起层层涟漪,犹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散落在湖面上。
为帘复为帷,与客相嬉娱
这里的“帘”和“帷”都是古代用于遮挡阳光或视线的物品,分别指挂在窗户上的帘子和悬挂在室内的帷幕。这里用来形容窗外的风景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吸引着人们驻足观赏。而“与客相嬉娱”则是指与客人一起欢聚一堂、共同享受美景的乐趣。这里的“嬉戏”表示人们尽情地玩耍、欢笑,而“娱”则是指娱乐活动或游戏。这里的“嬉”表示欢乐、快乐的意思,而“乐”则是指快乐、愉悦的情绪。这里的“相”表示互相、相互的意思。这里的“戏娱”表示与客人一同参与各种游戏和娱乐活动。
倏然一挥霍,五色弥空虚
这里的“倏然”是指忽然之间的意思,形容时间过得很快或事物变化迅速。而“挥霍”则是指随意挥霍财物的意思,这里用来形容诗人挥笔泼墨、畅快淋漓地作诗的情景。这里的“五色”可能是指诗句中的五种颜色(红色、黄色、绿色、蓝色、黑色),也可能指多种颜色交织在一起的丰富画面;而“弥”则是指充满、遍布的意思。这里的“弥空虚”则是指将五色涂抹在空旷的地方,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更加丰富多彩。这里的“坐来怪事发,迸落随喧呼”则是指在诗人创作过程中,忽然之间发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或灵感迸发,使得诗歌充满了奇异的色彩或意境。这里的“迸落”是指诗歌中涌现出的各种奇妙形象或意象纷纷落下,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而“随喧呼”则是指这些作品随着人们的欢呼和讨论而被广泛传播和传播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