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作梨梢白,轻争柳絮狂。
夜来花里宿,通体牡丹香。
【注释】
聚作梨梢白:蝶群像白色的梨花聚集在一起。
轻争柳絮狂:在风中翩翩起舞,与柳絮相争相舞。
夜来花里宿:在夜间的花朵中栖息。
通体牡丹香:全身散发出牡丹花的香气。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春夜花间蝴蝶翩翩飞舞的美丽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蝴蝶在春天夜晚的花间翩翩起舞,与柳絮竞相飞舞的场景,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聚作梨梢白,轻争柳絮狂。
夜来花里宿,通体牡丹香。
【注释】
聚作梨梢白:蝶群像白色的梨花聚集在一起。
轻争柳絮狂:在风中翩翩起舞,与柳絮相争相舞。
夜来花里宿:在夜间的花朵中栖息。
通体牡丹香:全身散发出牡丹花的香气。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春夜花间蝴蝶翩翩飞舞的美丽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蝴蝶在春天夜晚的花间翩翩起舞,与柳絮竞相飞舞的场景,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解析】 1.“隙地封泉石”意思是:这一片空地上,用泉水岩石封住了。这句诗是说书屋的四周都是水石。2.“都由漫兴成”意思是:这一切全出自随意挥写。3.“数峰当户秀”意思是:几座山峰耸立在书屋的门口显得格外秀丽。4.“一鉴入帘清”意思是:一座池塘映照在竹帘上显得特别清澈。5.“桐引春云曙”,意思是:桐树把春天的云雾引导到天边,指清晨。6.“荷翻夏日明”,意思是:荷叶在夏日阳光的照射下翻腾起舞
【注释】 菩萨蛮·其四冬:即《菩萨蛮·其四》。 残漏惜衾闲:残漏,指漏壶中滴水的声音。惜,吝惜。闲,无聊。 说时恨别:每当说到要分别时,心中就会充满遗憾、怨恨。 不奈宵寒:不承受这夜的寒冷。 【赏析】 《菩萨蛮·其四冬》是一首咏叹离别之苦的作品,全词通过写冬夜的凄清与对别情的怀念,表现了词人内心深挚的思念之情。此词以“冬”为题,意在表达一种因离别而带来的孤寂感。 “雪窗寒听孤灯灭”
【注释】 屑琼霏玉:形容雪花纷飞如玉屑。堆檐雪、雪檐堆玉,都是形容雪花落在屋檐上的样子。霏,散也。 山远对眉攒:远山相对着眉毛,形容远山重叠。攒,聚集。 拆梅寒映月:形容梅花在月光下盛开。拆,开。寒映,冷月映照。 阑倚暂愁宽:站在阑干边稍微放宽了忧愁。阑倚,指栏杆。宽,放宽。 【赏析】 《菩萨蛮》是唐教坊曲名,本为舞曲,后用为词调。《菩萨蛮·其四冬》是一首描写冬季景色的词。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展现了女子的美貌和情感。下面逐句进行解读: 1. 润肌饶汗香红沁。 译文:肌肤因为出汗而显得更加光滑,香气四溢。 注释:汗珠在肌肤上滑落,使肌肤更加光滑,同时也散发出阵阵香气,沁人心脾。 2. 沁红香汗饶肌润。 译文:汗水使得肌肤变得更加红润,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注释:汗水滋润着肌肤,使其变得更加红润,同时散发出淡淡的香气,令人陶醉。 3. 低槛小山围。 译文
【注释】 1. 转调满庭芳:词牌名。 2. 风急霜浓,天低云淡,过来孤雁声切:“霜浓”指天气寒冷;“过来”形容雁群在天空中飞行的姿态;“声切”即雁叫声清晰。 3. 雁儿且住:请让大雁暂时停留一下。 4. 你:指大雁。 5. 我共那人才相别:我与他们分别了。 6. 松江岸,黄芦影里,天更待飞雪:大雁飞过松江岸边,黄芦的倒影映在水里,天空中似乎还在等待着飞来飘洒的大雪。 7. 声声肠欲断
【诗句释义】 露盘上的金冷意刚刚显现出秋天的凉爽,暑气消散了之后才感到初冷的金盘露水。风儿轻轻吹动着蟋蟀的叫声,蟋蟀的叫声又把微风引得更加轻柔。 路上的雨滴打湿了我的思绪,思绪中的路却那么遥远;远处的路又打湿了我思绪中雨水的愁绪。我独自饮酒一醉而归,只有那樽中醇酒陪我同醉。 【译文】 初秋时节,露盘上结满了金黄色的露珠。暑气已经散去,初感凉意。蟋蟀在秋风中鸣叫,仿佛在细风的引导下奏起了乐章
【注释】 菩萨蛮 · 其三秋:这是一首闺怨词。“秋”字,既指季节,又暗含女子的情事。绿窗斜动摇风竹,竹风吹动着摇曳的绿色窗户;虚幌夕凉初,傍晚凉爽的微风把纱窗吹得晃动起来。愁眉蹙翠,形容女子眉头紧锁,愁容满面。无雁寄书来,意思是没有信使送来书信。 【赏析】 此词是一首写闺怨的小令,描写了一位少妇在深秋之夜的思念丈夫之情。 上片写景。“绿窗斜动摇风竹”,起句写室内景物,写室内有风
【注释】 八宝妆:一种古代女子的化妆品。 画堂人寂:画堂里没有人声。 暮雨乍收残暑:傍晚,雨渐渐停歇,暑气也渐渐消失。 帘卷疏星门户悄:帘子轻轻卷起,稀疏的星星从门缝中透出,显得静悄无声。 严城钟鼓:指城门上悬挂着的钟和击打的鼓的声音。 空街烟暝半开:空荡的街道上,只有一半被夜色笼罩。 斜日朦胧:傍晚的太阳斜照在远处,光线模糊不清。 银河澄淡风凄楚:银河清晰明亮,秋风凄凉悲楚。 还是凤楼人远
【注释】: 玉交枝:指美人的细腰。交枝,形容腰肢柔软而纤细。茜裙翠袖:女子所穿之衣。茜,一种草本植物,其茎可制红色染料。这里借指女子之衣色。 【赏析】: 《一落索·秋思》是南宋词人辛稼轩的作品。此词上片写女子之姿,下片写女子之情,以“念谁伴”三字点明主题,表达了词人对这位佳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全词以白描手法,刻画人物形象,语言优美含蓄,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注释】 湿花:春雨打湿了花朵。 泣:像泪珠一样。 敧:倾斜。 织文:织的花纹是“文”,即“文”字。 回字:织的花纹是“回文”,即“回”字。 密:紧密。 密字:用“回文”织成的图案。 嗟:感叹词。 更、年华:指青春。 【译文】 春雨打湿了花朵,就像眼泪滴在花瓣上,泪水滴落又使春花沾湿;春雨打湿了枕头,斜倚着,又使枕旁的花朵沾湿;织的花纹是“回”字,又用“回”字织成花纹,真是巧妙啊
地势如披掌,天形似覆盘。 三星罗户牖,北斗挂阑干。 晚色芙蕖静,秋香桂子寒。 更无山碍眼,剩觉水云宽。 注释: 1. 地势如披掌:形容地势平坦如同手掌一样平展。 2. 天形似覆盘:形容天空的形状宛如一个盘子。 3. 三星罗户牖:三颗星排列在窗户周围。 4. 北斗挂阑干:北斗星挂在栏杆上。 5. 晚色芙蕖静:傍晚时分荷花静静地开放。 6. 秋香桂子寒:秋天的香气来自桂花,而桂花又带有一丝寒冷。
【注释】 寄外:写给远方的亲人或朋友。篘(zāi):酒坛。安得:怎么能够?良人:丈夫。觞(shāng):酒杯。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诗,写一位女子对远人的思念。“画扇停挥白日长”一句是说,在烈日当空的时候,女子放下了手中的扇子;“清风细细袭罗裳”句是说,阵阵清风轻轻拂过罗衣。两句诗写出了时间是夏天,天气炎热,女子在烈日下扇风纳凉的情景。“女童来报新篘熟”一句是说,女童来报,新酿的米酒已经酿好了
【注释】 碧纱窗:用碧色纱做成的窗户。蝉:指鸣叫的知了,这里指夏天。才郎:有才华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闺中女子思念远方男子的闺怨诗。全诗四句,前两句写景,以景传情;后两句写人,以人衬情。“碧纱窗外一声蝉,牵断愁肠懒昼眠”,碧纱窗外传来一声蝉鸣,牵动了她那缠绵不断、百无聊赖的愁思,她懒得在白天睡觉。“千里才郎归未得,无言空拨玉炉烟”,她日夜盼望着远行在外的情人早日归来,可是
诗句释义: 1. 青秧出水细于针:青秧,即嫩绿色的稻苗。出水的青秧纤细得如同用针扎出的一样,形容稻苗刚刚长出来时的细嫩。 2. 嫩叶初齐绿未深:描述稻苗刚长出的叶子还不是很茂盛,绿色尚浅。 3. 又是一年春欲尽:春天快要结束,意味着一年即将过去。 4. 杖藜乘兴足幽寻:拿着拐杖兴致勃勃地到处寻找,表现出诗人在春天即将结束之际的愉悦心情和对自然的热爱,"杖藜"指的是拄着拐杖。 译文:
【题解】 此诗为作者于唐大历七年(772)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时所作,故题曰《题朱邑墓》。朱邑是西汉时的名臣。他曾在长安任官,后来因罪被贬为蜀郡太守。他到任后,对百姓实行“宽政”,关心百姓疾苦,深得民心。诗人以朱邑自况,表示自己虽居高位,但与民同甘苦,关心民众疾苦,使百姓独有情。 【注释】 ①森森:茂盛的样子,形容树木众多。 ②千辈:千百代。 ③斯民:《书·五子之歌》云:“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要求逐一分析。 “罨画溪”是这首诗的题目,也是全诗的线索。罨画溪,即罨画溪流,位于浙江省安吉县孝丰镇,因山间竹林掩映得名,溪水清澈,两岸青山倒映水中,美不胜收。“罨画溪”三字,点明诗中景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