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腊雪才消,夜来谁转回寅斗。试灯帘幕,送寒幡胜,暗香携手。少日欢娱,旧游零落,异乡歌酒。到而今,生怕春来太早,空赢得、两眉皱。
春到兰湖少住,肯殷勤、访梅寻柳。相思人远,带围宽减,粉痕消瘦。双燕无凭,尺书难表,甚时回首。想画栏、倚遍东风,闲负却、桃花咒。
【注释】
(1)水龙吟:词牌名。
(2)三山:指福州的乌石山。
(3)回寅斗:转回寅时,即子时。古人以十二地支配十二时辰,子时为子时,丑时为丑时。
(4)试灯帘幕:点灯挂起帐幕。
(5)送寒幡胜:迎春送寒的幡旗。幡是旗,胜是旗上所绘的图案,这里代指迎春送寒的幡幢。
(6)少日:年少的时候。
(7)欢娱:欢乐。
(8)异乡:远离家乡。
(9)到而今:到现在。
(10)生怕:恐怕。
(11)春来太早:春天到来得太早了。
(12)空赢得:白白地赢取。
(13)两眉皱:眉头紧蹙。
(14)兰湖:即兰亭,在福建福州市东郊。
(15)肯殷勤:肯不肯殷勤。
(16)带围宽减:腰带变宽了。
(17)粉痕消瘦:脸上的红润消失了。
(18)双燕无凭:没有燕子的凭证。
(19)尺书难表:无法写信表达。
(20)甚时回首:什么时候能回头?
(21)画栏、倚遍东风:站在画栏杆上,任凭东风拂动。
(22)闲负却:辜负。
(23)桃花咒:旧时常以“桃花”作为爱情的象征,这里指对远方的人的思念。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公元1197年)元宵节后所作。当时作者因上书反对和议,得罪朝廷,被贬谪到福建建阳当主簿,所以有感于立春之景而作此词。
上片开头两句写立春节令,点明时间与地点,并交待自己的处境。“三山腊雪才消”,腊月里的雪花刚刚融化,但福州的冬天还没有完全过去,天气依然很冷,所以用“蜡”来表示冬天的寒冷;“夜来谁转回寅斗”是说,夜里谁把子时转到寅时了。子时就是夜晚的十一点到一点,寅时就是凌晨三点到五点。这里的“转回”指换回、调换的意思。“试灯帘幕,送寒幡胜,暗香携手。”这三句写立春时节的习俗。立春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放灯结彩,悬挂幡帜,迎接新春的到来。同时,人们还要把身上的香囊系在腰间,以示驱邪避疫,祈求平安。“少日欢娱,旧游零落,异乡歌酒。”说的是年轻时的生活是多么的快乐,可是现在却要远离家乡,在外漂泊,只能以歌酒来排遣寂寞之情。“到而今,生怕春来太早,空赢得、两眉皱。”说的是到了春天,就怕它来得太早了,因为怕春天的到来而使得自己容颜憔悴,愁眉不展。这几句写出了自己内心的苦闷与无奈。
下片主要抒写自己的思乡之情。“春到兰湖少住,肯殷勤、访梅寻柳。”春光已到福州,我在这里停留的时间还很短,可又怎能不怀念家乡呢?因此,我一定会抽空去拜访梅花、寻找柳树。“相思人远,带围宽减,粉痕消瘦。”由于思念的人远在千里之外,所以自己的腰围也变得宽松了;而且思念之人也让自己变得清瘦起来。“双燕无凭,尺书难表,甚时回首。”燕子是不会说话的,书信又不能传情达意,怎样才能向远方的人表达我的思念之情呢?“想画栏、倚遍东风,闲负却、桃花咒。”想到这些,我就不禁靠在画楼上的栏杆上,任凭东风轻轻吹拂,心里暗自盘算着何时才能回到家乡,与思念的人重逢。“闲负却”三字,道出了自己内心的无限惆怅和无奈。
全词通过对立春时节的描绘和自己内心情感的描述,抒发了作者对自己处境的悲凉之感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腊雪”、“子时”、“寒幡胜”、“香囊”、“旧游”、“异乡”、“梅”、“柳”等,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同时,词中的抒情主人公也是一位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物,他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都是那么真实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