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荠随渔屦,林桃映舞衫。
定非铜雀榭,似是雨花岩。
僮有家千指,书多日百函。
斯人太高语,吾意只尘凡。
【题解】
这是一首描写园林景色的诗。全诗以“斯人”为题,写园中的景致,并借景生情,抒发自己超脱尘世、向往高远的情怀。
【注释】
①张氏:即张翰,字季鹰,东汉山阳郡(今江苏淮安)人。曾官中书郎,因遭诬陷罢职归乡,作《思吴兴歌》怀念故乡。②岸荠(chí):岸边野草。随渔(hú)屦(jù):跟随着打鱼人穿着的鞋。③林桃:指树上的桃花。④铜雀台:在河南临漳县邺南,是曹操建造的行宫之一。⑤雨花岩:在湖南长沙市岳麓区西北,相传晋代僧人昙一在此讲经,天花乱坠,落于岩石,故称。⑥僮:仆人。⑦千指:形容众多。⑧日百函:指书信极多。⑨斯人:这里指自己。⑩尘凡:指人间世俗,比喻尘世。
【译文】
岸边野草随风摇曳,如同打渔人的鞋子;林间的桃花映照着舞衣。这美景绝不像是铜雀台,倒更像雨花石。家中有仆人上千人,每天要收到书信一百封。这人的志向真高远,我的意思却只在尘世间。
【赏析】
此诗描写的是一处园林景色。首联写园内之景,颔联写园外之景,颈联写园中之人,而尾联则写诗人对园林主人的赞叹和自身志向的高远。
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园内之美。“岸荠随渔屦”,写的是一个场景,岸边的野草随风摇曳,就像打渔人的鞋子。“林桃映舞衫”,写的是一个画面,林间的桃花映照着舞者的衣裙。这两联都是写景物,但是通过细节的渲染,使得景物更加生动,更有诗意。例如,“岸荠随渔屦”中的“随”字,不仅写出了野草随风摇曳的姿态,也写出了它们与打渔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又如“林桃映舞衫”,不仅写出了桃花的美丽,也写出了舞者的美丽。这些都是通过细节的描写,使得景物更加生动,更有诗意。
诗的后半部分则是写园中之人。“定非铜雀榭”,写的是一个判断,这肯定不是铜雀台。“似是雨花岩”,写的是一个推测,这或许就是雨花石。这两联都是写人物,但是通过对比的手法,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例如,“定非铜雀榭”中的“定非”,既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态度,也表现出他对铜雀台的厌恶。又如“似是雨花岩”中的“似是”,既表现了他的怀疑,也表现出他对雨花石的喜爱。这些都是通过对比的手法,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更有深度。
诗的最后一句“斯人太高语,吾意只尘凡”,写的是一个感慨。这里的“斯人”是指诗人自己,而“高语”则是指高远的志向。这里的“尘凡”则是指人世间。这两句诗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升华,既是对园林主人的赞美,也是对自己志向的反思。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的刻画,展现了一个美好的园林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高远志向的追求和对人世间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