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上芙蓉花最饶,开时不见玉栏桥。
来从洛浦见罗袜,生在楚宫俱细腰。
何处仙人来跨凤,夜深明月好吹箫。
剩收秋蕊为佳酿,醉入飞云解画桡。
{“translate”: “堂上芙蓉花最饶,开时不见玉栏杆。”}
{Translated: On the upper hall, the lotus flowers are most abundant. When they bloom, you cannot see the white railing anymore.}
{“translate”: “来从洛浦见罗袜,生在楚宫俱细腰。”}
{Translated: They came from Luo Riverside and saw Liu’s shoes; they were born in Chu Palace, both with delicate waists.}
{“translate”: “何处仙人来跨凤,夜深明月好吹箫。”}
{Translated: Where did the immortal come to dance with a phoenix? At night, when the moon was high, he played his zither very well.}
{ 注释:}
李都尉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作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前后,即白居易任左拾遗期间。这首诗的大意是通过描写一把古剑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对国家权力者应有责任感和正直态度的希望。诗人通过古剑这一形象,寄寓了希望掌握国家权柄的人能够正确运用他们的职责,不要辜负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作为谏官的正直态度。
{ 注释:}
李陵是西汉时期的将领,字少卿,善骑射,曾任骑都尉,因称李都尉。他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崇高的品质受到后人敬仰,被尊为民族英雄,其事迹被广泛传颂。在诗中,李陵的形象与李都尉相呼应,象征着那些忠心耿耿、为国家和民族利益奋斗的臣子。
{ 注释:}
芙蓉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之一,常被用作诗歌中的意象,寓意着高洁、纯洁和美丽。木芙蓉则是一种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其花朵鲜艳,香气扑鼻,被誉为“花中之王”。在诗中,芙蓉花和木芙蓉都成为了诗人所描绘的对象,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赞美。
{ 注释:}
芙蓉花的花语是美丽动人,而木芙蓉的花语则为坚韧不拔。这两种花不仅在形态和颜色上有明显区别,而且在象征意义上也有各自的特点。芙蓉花代表着美丽和纯洁,而木芙蓉则象征着坚韧和毅力。因此,在诗中,诗人通过对比这两种花的不同特点,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
{ 注释:}
芙蓉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汉代就已经被广泛种植,并且有着丰富的诗词歌赋记载。木芙蓉作为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也在各地广泛种植,其花朵艳丽,花香浓郁,是园林绿化的常见树种。在诗中,芙蓉花和木芙蓉的出现,不仅丰富了诗意,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
{ 注释:}
芙蓉花的花期通常在春末到夏初,而木芙蓉的花期则更为持久,可以持续整个夏天。这些植物的生长习性和花期特点在诗中得到了体现,使得整首诗歌更加生动和具有画面感。通过描述这些植物在不同季节的生长状态和花朵的美丽,诗人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的深深热爱和对生命之美的赞美。
{ 注释:}
芙蓉花在中国文化中不仅是一种美丽的花卉,还常常被用来象征高洁、纯洁和美好。而在西方文化中,芙蓉花也被视为爱情的象征,因为它的花瓣形似心形,常常在恋人之间互相赠送以表达爱意。木芙蓉则因其花朵鲜艳、香气扑鼻而被广泛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中,成为城市绿化的重要元素。在诗中,这些象征意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使得整首诗歌的主题更加深刻和富有内涵。
{ 注释:}
芙蓉花和木芙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仅是自然界中的植物,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诗中,诗人通过赞美这两种植物的美丽和价值,表达了对自然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这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文化的传承意识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主题,也是诗人创作的重要动力之一。
{ 注释:}
芙蓉花和木芙蓉不仅是诗人笔下的自然美景的代表,更是诗人情感和理想的象征。芙蓉花代表着美丽、纯洁和高雅,而木芙蓉则象征着坚韧、毅力和不屈的精神。这些象征意义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使得整首诗歌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更是一种精神和情感的表达。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