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座群书如累玉,夜灯忘睡昼忘饥。
文章须用圣贤断,议论要通今古疑。
孟子岂无仁义国,荀卿犹作帝王师。
太平歧路安于掌,好跨大宛万里驰。
诗句释义与赏析:
- 绕座群书如累玉,夜灯忘睡昼忘饥。
- 注释:“绕座群书”指书架上摆满了书籍,“累玉”形容数量庞大。“夜灯忘睡”和“昼忘饥”分别表示夜晚学习直至忘记休息,白天也专心致志于学习,以至于忘记了饥饿和疲惫。
-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学习的执着和对知识渴望的强烈情感。诗人将书本比作贵重的玉器,形象地描绘了其数量之多、价值之高。同时,通过日夜忘食忘眠的学习态度,展现了对学问的极度尊重和追求。
- 文章须用圣贤断,议论要通今古疑。
- 注释:“圣贤断”指的是以古代圣贤为依据来评断文章的好坏。“议论要通古今疑”则意味着在论述时不仅要理解当下,还要考虑历史和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可能性。
- 赏析:这两句强调了学术探讨中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它要求学者在评价和讨论时,能够超越时间的限制,不拘泥于传统观念,敢于提出新的思考和见解。这不仅体现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尊重,也反映了一种开放和创新的学术态度。
- 孟子岂无仁义国,荀卿犹作帝王师。
- 注释:这里提到了孟子和荀子,两位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孟子主张仁义,荀子则被尊为帝王师。
- 赏析:通过对这两位伟大思想家的评价,诗人表明了自己对儒家思想的支持和认同。孟子的仁慈和荀子的智慧都被视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品质。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政治和个人品德的追求。
- 太平歧路安于掌,好跨大宛万里驰。
- 注释:这里的“太平歧路”可能指的是国家治理的理想状态或某种哲学意义上的“中庸之道”。而“大宛”可能是一个虚构的地方名,用来象征遥远或未知的地方。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于探索未知领域的热情和勇气。
-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对未来探索和冒险的向往。诗人认为,只要心怀抱负,勇于跨越困难,就能达到理想的彼岸。这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一种肯定,也是对勇气和决心的一种赞美。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对于学问、道德和政治的理想追求。通过具体的诗句和生动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对于知识、智慧和探索精神的最高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