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皇未识长卿才,多向吴王故国来。
谁见江南佳赏处,月中词客雪中梅。

【释义】

武皇:指汉武帝刘彻;长卿:即司马相如,字长卿;吴王:指吴王刘濞,曾封楚王。此诗讽刺了汉武帝不知司马相如才华,只把他当作一般的词臣。“月中词客雪中梅”是说,在江南的月夜下,才子们赏花吟咏,而司马相如却只能像雪中的梅花一样孤独冷清。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元和五年(810年)冬。诗人当时任江陵(今属湖北)司马,与白居易、元稹同在京城长安任职,常一起出游赏景。此篇即是作者游江陵时所作的一首七绝。

首句点题,直抒胸臆:“武皇未识”,言武帝虽贵为天子,却不识得贤才。次句用典,借古人喻自己:“多向吴王故国来”,言其多次到旧都去寻访人才。“吴王故国”,是指吴国的故地,这里泛指当时的长安。第三句紧承前意,进一步抒发感慨:“谁见江南佳赏处?”言谁又能看到江南那风景优美的地方?这是对前两句的深化,表明自己虽然到处寻找人才,但人才难得,难以发现。最后一句:“月中词客雪中梅”,以雪中之梅比喻自己。意思是自己如同雪中的梅花一样,孤高自傲,不为世俗所屈。

此诗通过对比,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也流露出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全诗构思巧妙,意境清幽,感情真挚,耐人寻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