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子交游柳与刘,朅来声闻水东流。
悬知此去居三馆,可但当年记九丘。
沧海狎鸥犹好在,红尘没马肯回不。
短篇为寄章泉老,莫听浮沉付石头。
注释:
- 之子:指自己。
- 交游柳与刘:结交的朋友有柳某和刘某。
- 朅来:忽然而来。
- 声闻水东流:名声传到水边。
- 悬知此去居三馆:预料这次去后,将担任三馆职。
- 可但:只是。
- 当年记九丘:回忆当年在九丘山的隐居生活。
- 沧海:大海。
- 狎鸥:戏弄或逗引鸥鸟。
- 红尘:人世,人间。
- 没马:骑上马。
- 短篇为寄章泉老:写一篇短文寄给章泉老人。
- 莫听浮沉付石头:不要随波逐流,像石头一样被水流冲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答之诗,通过对话的形式,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期望和鼓励。全诗以”子”字开头,然后一一对应,形成了一种韵律感。诗人通过自己的诗句,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够有所成就,同时也表达出对友人的深厚友情。
首句”之子交游柳与刘”,诗人首先提到了自己和柳某、刘某的交往,这是对他们友谊的一种肯定和赞赏。接着,”朅来声闻水东流”,诗人描述了自己名声的传播,从水边开始。这里,诗人用”声闻”这个词,表示名声传播的范围很广,影响力很大。
接下来的两句”悬知此去居三馆,可但当年记九丘”,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期望。他认为,这次去后,将担任三馆职,这是一种很高的荣誉。同时,他也期望友人能回忆起当年在九丘山的隐居生活,这是一种对友人的怀念和祝福。
最后两句”沧海狎鸥犹好在,红尘没马肯回不”,诗人用两个对比来描绘友人的生活状态。他认为,尽管世事纷扰,但他依然能够在沧海中戏弄鸥鸟,这显示了他的超脱;而他的好友们,虽然身处红尘,却不肯轻易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这些诗句都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深祝福和期待。
这首诗通过对朋友的赞美和鼓励,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美好祝愿。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