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邮行县岂徒哉,指点虚无作祸媒。
料得渊明知此意,悬抛印绶赋归来。
【注释】
枕上四首呈丁景舒:指诗人在梦中写给丁景舒的诗。督邮,古代官职名,负责巡视郡县,监督官吏。行县,到某县去。岂徒哉,难道只是这样吗?指点,评论。虚无,空虚。作祸媒,制造祸乱。料得,料想得到。渊明,即陶渊明,字元亮。此意,这个意思。悬抛印绶,辞去官职。赋归来,赋闲在家。
【译文】
督邮行县岂徒哉,指点虚无作祸媒。
料得渊明知此意,悬抛印绶赋归来。
【赏析】
这是两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同时也抒发了作者自己辞官归隐的思想情绪。
其一(督邮行县岂徒哉):这首诗开头两句,是说督邮虽然身居要职,但并不是为了个人升迁,而是为了制造事端、挑起祸乱。诗人以“岂徒哉”三字点出主题,言外之意,是劝其不要如此做,因为那样不但于公于私均无益处,而且会落个身败名裂的结局。督邮,古代一种官职,掌监察纠察之任,地位重要。行县,即到某县去任职。这两句诗,表面看似劝诫友人不要制造事端,实际上却是在表达诗人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生追求。诗人并不希望看到天下大乱,而是希望天下太平、国泰民安;他也并不希望看到朋友因此而身陷囹圄或者家破人亡,而是希望他们能够坚守正道,远离纷争是非。这样的情怀,是何等的深厚和真诚啊!
其二(指点虚无作祸媒):这两句诗,是说督邮既然已经做出了错误的选择,那么他就应该知道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如果他还执迷不悟,那么等待他的就只有失败和毁灭的结局。诗人以“指点虚无作祸媒”五个字来表达他对督邮的错误行为的强烈谴责和愤慨之情。这里的“指点”,指的是督邮在任职期间所做出的种种错误行为和言论。“虚无”则是指这些错误行为和言论都是没有根据、没有道理的。“作祸媒”则是指这些错误行为和言论已经成为了祸乱的根源和媒介。这样的谴责和愤慨之情,是如此的强烈和真挚啊!
【结语】
这两首诗都是诗人在梦中写给好友丁景舒的,表达了他对朋友的一片深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辞官归隐的思想情绪。诗人通过这首诗,向朋友传达了自己的政治理念和人生态度。他主张和平共处、和谐发展,反对任何形式的争斗和矛盾。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不满,以及对于回归自然、享受田园生活的热情和向往。这样的情怀和思想,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和赞誉,而且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