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剪幽庐小圃东,葛巾藜杖称高风。
守方固恐形为累,内照应知色即空。
出入有虚还有实,辉光无外亦无中。
世人欲识圆明事,盍问名庵隐几翁。

注释:

圆明庵,即圆明居士的居所。茅剪幽庐小圃东,用茅草修剪的小屋在东方,是隐居之处。葛巾藜杖称高风,用葛做成的头巾和用芦苇做的拐杖象征着高尚的风格。守方固恐形为累,守住原则固然会担心它会成为自己的累赘。内照应知色即空,内心明亮就能明白色即是空的道理。出入有虚还有实,出入之间虚实并存,有实在的一面也有虚幻的一面。辉光无外亦无中,光辉没有外在也没有内在的部分。世人欲识圆明事,世人想要了解圆明的事情。盍问名庵隐几翁,何不问问这名字庵中的隐士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他所居住的圆明庵的美景。

第一句“茅剪幽庐小圃东”,以茅草剪裁而成的屋子在东方,这是一处隐居之所,体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第二句“葛巾藜杖称高风”,用葛巾和藜杖来象征高尚的风格,表现了诗人追求道德操守的决心。

第三、四句表达了诗人坚守原则,不为世俗所动,内心明亮能看透事物本相的心境。

第五、六句揭示了事物的虚幻性,即色即是空的道理,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理解和领悟。

最后一联则是反问的语气,表达了诗人对世人无法理解他的真正境界的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他希望世人能够通过与他的对话来了解他的真实想法。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圆明庵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高洁品质和禅宗思想的智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