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气少锐,狂走登泰山。
东峰候海日,危磴跻天关。
上攻秦汉事,遗文大碑顽。
南浮九江会,庐阜几往还。
双林到如家,瀑布声潺潺。
扁舟上湘水,南衡若屏环。
巍阁坐杳霭,祝融费跻攀。
幽寻恣所适,曾不虞辛艰。
其馀林壑趣,可数皆班班。
逮今岁十改,志气日已孱。
前时两河吏,风埃走青纶。
荆州乃泽国,自昔登临悭。
佳山到郢尽,平地千里闲。
尘耳忆猿啸,屐齿生苔斑。
安得苍翠姿,下落樽酒间。
平生林丘志,未去心如瘝。
去就不勇决,将见移文讪。
【注释】
忆山:作者在泰山上游览,怀念家乡。
昔者气少锐:过去的时候,我气魄很大。
狂走登泰山:我像醉汉一样,不顾一切地攀登泰山。
东峰候海日:我在泰山的东面等待太阳升起。
危磴跻天关:在险峻的石阶上登上天门关。
上攻秦汉事:登上山顶,可以遥想秦始皇、汉武帝的故事。
遗文大碑顽:留下了许多古代的碑刻文字。
南浮九江会:向南渡过长江,来到九江一带。
庐阜几往还:庐山和阜山多次往返。
双林到如家:到了双林寺,就像回到自己的家一样。
瀑布声潺潺:瀑布的声音潺潺作响。
扁舟上湘水:坐着小船沿湘水航行。
南衡若屏环:仿佛是南面的衡山屏风环绕着江水。
巍阁坐杳霭:巍峨的楼阁坐在云雾缭绕之中。
祝融费跻攀:祝融峰需要攀爬,攀登困难。
幽寻恣所适:尽情地寻找自己的乐趣。
曾不虞辛艰:没有预料到登山之艰辛。
其馀林壑趣:其他的山林和沟壑中的情趣。
逮今岁十改:直到现在已经十个年头。
志气日已孱:意志越来越消沉。
前时两河吏,风埃走青纶:以前担任两河太守时,官场上的风尘使官服变黄了。
荆州乃泽国,自昔登临悭:荆州是个富饶的地方,但是我从来没有机会去那里游览。
佳山到郢尽,平地千里闲:美好的山景直到郢州为止,而平坦的土地却有千里之遥。
尘耳忆猿啸:听着蝉鸣,回忆起猿猴的叫声。
屐齿生苔斑:鞋底磨出了白色的苔藓。
安得苍翠姿,下落樽酒间:什么时候才能得到一片绿色的树林,让我坐下来喝酒休息呢?
平生林丘志,未去心如瘝:我一生都在追求山林生活的理想,但是一直没有实现。
去就不勇决,将见移文讪:如果离开了这里,我就会变得懦弱无力,恐怕会引起别人的非议。
【赏析】
《忆山》是一首七古,诗人在泰山顶上远望,感慨良多,于是写下了这首怀乡诗。全诗以“忆”为线,通过描绘泰山的自然风景来抒发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联“昔者气少锐,狂走登泰山”,回忆过去的壮志凌云。“昔者”一词,表明时间的久远,也显示出诗人对于过去的回忆之情。“气少锐”则暗示了诗人现在的状态,与过去相比,他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壮志不再,这也许是由于现实的艰难所致。“狂走登泰山”则是诗人对于过去豪迈情怀的一种追忆,表达了他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颔联“东峰候海日,危磴跻天关”,“东峰”指的是泰山的主峰之一,位于山东泰安市境内。“海日”是指东海上的日出,象征着希望和光明。“危磴跻天关”则描绘了诗人攀登山峰的场景,“危磴”指的是陡峭的山路,“跻天关”则意味着攀越险关,到达山顶。这两句既展现了泰山的壮丽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攀登高峰、挑战困难的决心与勇气。
颈联“上攻秦汉事,遗文大碑顽”,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探寻和对于文化的珍视。“上攻”意味着向上寻求,追寻历史的痕迹;“秦汉事”则指的是秦朝和汉朝的历史,这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遗文大碑顽”则强调了这些历史遗迹的珍贵和不朽。这两句既展现了诗人的历史情怀,又体现了他对文化的敬仰。
接下来五句主要描述了诗人游历泰山的过程以及所见的美景。“南浮九江会,庐阜几往还”,诗人向南渡过长江,来到了九江一带,并多次往返于庐山和阜山之间。这两句既展现了泰山的壮丽景色,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家乡的眷恋之情。“双林到如家,瀑布声潺潺”则描绘了诗人在庐山的所见所闻,双林寺宛如自己的家园一般宁静祥和,瀑布声潺潺作响,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尾联“扁舟上湘水,南衡若屏环”,诗人乘坐船顺湘水而下,沿途欣赏着美丽的山水风光。“南衡若屏环”描绘了南边的衡山如同屏风一般环抱在江水周围,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这两句既展现了诗人的游历经历,也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泰山景色的描绘,以及对诗人自身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同时,诗人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探寻、对文化传统的珍视以及对自己理想的追求,展现了他对于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