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从头说。但倾尊、淋漓醉墨,疏疏密密。看取两轮东西者,也是樊笼中物。这光景、年来都别。白发道人隆中像,笑相逢、对拥炉边雪。又过了,上元节。
纸窗旋补寒穿穴。柳黏窗、青青过雨,劝君休折。睡不成酣酒先醒,花底东风又别。夜复夜、吟魂飞越。典却西湖东湖住,十三年不出今朝出。容易得,二三月。
贺新郎·其一
何处从头说。但倾尊、淋漓醉墨,疏疏密密。看取两轮东西者,也是樊笼中物。这光景、年来都别。白发道人隆中像,笑相逢、对拥炉边雪。又过了,上元节。
纸窗旋补寒穿穴。柳黏窗、青青过雨,劝君休折。睡不成酣酒先醒,花底东风又别。夜复夜、吟魂飞越。典却西湖东湖住,十三年不出今朝出。容易得,二三月。
注释:
- 何处从头说:从哪里说起?
- 倾樽:斟酒。
- 淋漓:淋漓尽致。
- 两轮东西者:指天上的日月星辰。这里用“两轮”比喻天地。
- 樊笼中物:樊笼里被束缚的动物。
- 这光景:这年头的情景。
- 白发道人:指诸葛亮,因他一生未入仕途,常自号“卧龙”。
- 隆中像:指诸葛亮在隆中时的隐居像貌。
- 对拥炉边雪:形容大雪纷飞。
- 又过了:已经过了。
- 寒穿穴:窗户被寒风吹破。
- 黏窗:贴在窗上。
- 青青过雨:绿油油的柳条被雨水打过后更显青翠。
- 劝君休折:劝你不要再折柳枝了。因为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惯。
- 吟魂飞越:形容诗人沉浸在诗歌创作中,灵魂仿佛穿越时空。
- 典却西湖东湖住:典当掉了西湖和东湖的住处。典当是指卖掉或抵押物品换取金钱的行为。这里指诗人为了写诗而不得不离开自己的住所。
- 十三年:指诗人离开家已有十三年。十三年即三十余年。
- 今朝出:今天出来。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来表达作者对于历史和现实的感慨。
第一句“何处从头说”,直接表达了作者开始讲述往事的心情。这里的“从头说”意味着从某个起点重新开始讲述,可能是回忆过去的事情,或者是对未来的思考。
第二句“但倾尊、淋漓醉墨,疏疏密密。”中的“但”表示只是、仅仅的意思,这里用来强调作者对于历史的回顾和感慨。“淋漓醉墨”则形容作者饮酒作诗的情景,表现出一种沉醉其中的状态。同时,“疏疏密密”形容笔法随意而富有变化,也反映出作者在创作时的情感状态。
第三句“看取两轮东西者,也是樊笼中物。”中的“看取”表示观看、审视的意思,这里用来表达对于宇宙万物的观察和思考。“两轮东西者”指的是天地之间的运行规律,象征着自然法则和秩序。“也是樊笼中物”则是比喻那些被束缚在樊笼里的生物,暗示着人类在自然界中的渺小和无力。
第四句“这光景、年来都别。”中的“光景”指的是时光和岁月,而“别”表示告别。这里表达了一种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和无奈。诗人可能回想起过去的岁月,感叹时间的匆匆流逝,同时也可能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和不确定。
第五句“白发道人隆中像,笑相逢、对拥炉边雪。”中的“白发道人”指的是传说中的诸葛亮,他在隆中隐居时的形象被人们传颂至今。这里用来形容诗人自己曾经有过的理想和追求,以及现在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和理想。“笑相逢、对拥炉边雪”则表达了诗人与诸葛亮相遇的喜悦和感动,同时也描绘了两人在雪中相拥取暖的场景,展现了一种深厚的友谊和情感。
第六句“又过了,上元节。”中的“又过了”表示又一个元宵节来临了,这里的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象征着团圆和喜庆。然而,在这个节日里,诗人却感到更加孤独和寂寞,可能是因为他没有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或者亲人。
第七句“纸窗旋补寒穿穴。”中的“纸窗”指的是简陋的居住条件,而“旋补寒穿穴”则形容诗人不顾艰苦环境,仍坚持读书写作。这里的“旋补”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执着追求;而“寒穿穴”则形容环境的恶劣,也反映了诗人不畏艰辛的精神风貌。
第八句“柳黏窗、青青过雨,劝君休折。”中的“柳黏窗”描绘了一幅春雨绵绵的景象,而“青青过雨”则形容柳枝经过雨水的洗礼变得更加鲜嫩。这里的“劝君休折”则是提醒人们不要折断这些柳枝,因为它们有着特殊的意义和文化背景。
第九句“睡不成酣酒先醒,花底东风又别。”中的“酣酒”指的是美酒,而“东风又别”则描述了春天的气息和季节的变化。这里的“睡不成酣酒先醒”表达了诗人由于思乡之情而无法入睡的苦闷;而“花底东风又别”则描绘了春天的离去和离别之痛,让人感到惆怅不已。
第十句“夜复夜、吟魂飞越。”中的“夜复夜”表示时间在不断地重复,而“吟魂飞越”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夜晚创作诗歌时的灵魂飘荡不定的状态。这里的“飞越”意味着诗人的思绪跨越时空,穿越了无数的障碍和困难。
第十一句“典却西湖东湖住,十三年不出今朝出。”中的“典却”指的是卖掉或抵押,而“西湖东湖住”则表示诗人曾经居住的地方。这里的“十三年出”则表示诗人离开家已经有十三年之久,而现在终于回到了家乡。这里的对比手法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人生轨迹和变迁,也反映了他内心的感慨和自豪。
这首诗通过描述自然景观和社会现象来表达作者的感慨和思考。通过对历史人物和现实生活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于人生哲理的探索和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同时,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艺术美感也给读者带来了丰富的启示和思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