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日无欢老易愁,莺花过眼一春休。
清虚未解穷聃释,情思谁能更孔周。
白醉暂烦檐送暖,苍颜惟恐镜包羞。
争知一点天然物,不共浮生作去留。
注释:
- 少日无欢老易愁,莺花过眼一春休。年轻的时候没有欢乐,年老之后容易感到忧伤,莺歌燕舞的时光转瞬即逝,春天也就这样结束了。
- 清虚未解穷聃释,情思谁能更孔周。对道家的清静无为之道还不能完全理解,情感思绪又怎能和孔子相提并论。
- 白醉暂烦檐送暖,苍颜惟恐镜包羞。我只好借酒浇愁,暂时借屋檐下送来的微风暖意来驱散忧愁;但担心自己满脸的皱纹会因照镜子而显得羞愧。
- 争知一点天然物,不共浮生作去留。却不知世间万物都顺应自然,它们不会因为人类的生活而停留或离去。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人生感慨的七言绝句。诗人在这首诗中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化。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首句“夜雨不睡”便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忧虑与不安。夜雨本应让人感到宁静,然而诗人却在风雨中辗转反侧,无法入眠。这种失眠的状态,既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也暗示了他对现实的不满与愤懑。
次句“少日无欢老易愁”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变迁的感慨。年轻时的无忧无虑,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消磨殆尽,留下的只有无尽的忧愁与烦恼。这种转变让诗人深感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无情。
接下来的三句“莺花过眼一春休”进一步强调了时光的短暂。莺歌燕舞的美好时光转瞬即逝,如同一场短暂的梦,让人不禁感叹生命的短暂和脆弱。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第四句“情思谁能更孔周”则是对前一句的深化与拓展。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却又富有哲理的问题:“谁能超越孔子的思想?”这个问题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儒家思想的敬仰之情,也揭示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与思考。
第五句“白醉暂烦檐送暖”则通过饮酒来排遣心中的苦闷与忧愁。诗人选择借酒浇愁,暂时忘却现实的困扰,这是一种逃避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第六句“苍颜惟恐镜包羞”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担忧与恐惧。他担心自己的满头白发会让自己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容颜而感到羞愧,这种担忧源于对衰老的恐惧和对自己形象的自卑。
第七句“争知一点天然物”则是诗人对世事变化的一种哲学思考。他认为世间万物都遵循自然的规律发展变化,不会因为人类的主观意愿而停止或改变。这种观点虽然看似消极,但实际上却是对生命的一种接纳与尊重。
最后一句“不共浮生作去留”则是诗人对于生死观的一种独到见解。他认为世间万物都在顺应自然法则发展变化,而人类的生命也不例外。因此,我们不应过于执着于个人的生死问题,而应该学会顺应命运、接受死亡。
整首诗通过对生活琐事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世界的深刻认识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