箯舆十里见青崭,行尽松阴得翠岩。
万壑声中清磬出,一峰高处白云缄。
茶新煮鼎作鱼沫,僧有可人能麈谈。
自觉灵山缘境熟,佛禅重问后三三。
【诗句】
箯舆十里见青崭,行尽松阴得翠岩。 万壑声中清磬出,一峰高处白云缄。 茶新煮鼎作鱼沫,僧有可人能麈谈。 自觉灵山缘境熟,佛禅重问后三三。
【译文】
马车行进十里,就看到青山巍峨,走遍了松林的荫凉,终于找到了翠绿的山峰。
山谷间回荡着清磬的声音,一峰高处的白云缭绕。
茶叶刚煮好,香气四溢,如同在谈论佛经一样令人愉悦。
我感觉自己与佛祖的境界已经十分接近,于是再次询问佛祖的教诲。
【注释】
箯舆:古代的一种车,这里指代作者乘坐的车。
青崭:青翠的山峰。
万壑:形容山谷众多。
清磬:佛教用石或金属制成的打击乐器,声音清脆。
鱼沫:形容烹制鱼时溅起的水花,这里比喻茶叶的味道鲜美如鱼汤。
麈谈:佛教用麈尾驱赶苍蝇等小虫的拂尘,比喻闲谈、聊天。
灵山:佛教用语,指阿弥陀佛成道的净土,也泛指佛祖所居住的地方。
境熟:指修行者的境界已经达到熟练的程度。
重问:再次询问。
后三三:指《金刚经》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即不执著于任何事物,而以心念去体验万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偶遇青山和松林的美丽景色,以及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水之美、茶香之韵、佛语之音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佛学的领悟和追求,以及对自然和谐之美的向往。整体上,这首诗既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又富有深刻的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