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惟食志非食力,於陵奚事亲屦织。
静乐一门自师友,篑进不为子贡息。
元仲季方从太丘,海内人士俱愿识。
案上惟作羽籥声,室中定无锄帚色。
申旦督课如园蔬,子夜程书过衡石。
举似翁妪笞其儿,教育英才笑安得。
文献超群王谢家,韦布当磨铁砚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唐高祖武德时,以门荫为文林郎),在任太乐丞期间写的。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教育的理解和期望。

诗句与译文:

  1. 士惟食志非食力,於陵奚事亲屦织。——士应以立志和毅力为主,不必过分追求物质享受。于陵(今山东单县)的人为何要亲自去织布呢?
  • 注释: 於陵:古地名,位于山东省单县。这里指代那些生活简朴,不追求奢华之人。
  • 赏析: 这句诗反映了王绩对于普通人生活态度的看法,认为他们应当专注于精神层面的追求而不是物质的积累。
  1. 静乐一门自师友,篑进不为子贡息。——安静乐道,从师学习,进步不求他人的赞许。
  • 注释: 静乐:一种音乐,代表平和、安静的生活态度。篑进:比喻努力进取。子贡:孔子的学生,此处用其名代指他人。
  • 赏析: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学习的态度,他认为学习应该是一种内心的需求,而非外界的评价所左右。同时,也体现了他谦虚的品质,不追求他人的赞许。
  1. 元仲季方从太丘,海内人士俱愿识。——元仲之子正在跟随太丘先生学习,全国的人都愿意见到他。
  • 注释: 元仲:人名,可能是王绩的老师之一。太丘:地名,此处指代太丘先生。
  • 赏析: 这里的“太丘”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贤人或者有学问的人,王绩在这里强调了学习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以及他希望成为这样的人的愿望。
  1. 案上惟作羽籥声,室中定无锄帚色。——书桌上只有弹奏乐器的声音,家中定然没有清扫的痕迹。
  • 注释: 案上:书桌上。羽籥:乐器,如笛子等。锄帚:扫帚。
  • 赏析: 这句话描绘了一个宁静和谐的家庭环境,强调了文人墨客应有的生活状态。
  1. 申旦督课如园蔬,子夜程书过衡石。——清晨督促学生如同园中的蔬菜一样细心,夜晚批改学生的作业如同秤砣一般严格。
  • 注释: 申旦:早晨。子夜:晚上。衡石:古代的一种计量单位,一衡等于三十斤。
  • 赏析: 这句话表现了诗人对学生的关心和严格的要求,同时也展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和执着。
  1. 举似翁妪笞其儿,教育英才笑安得。——像长辈一样教导孩子,这样的教育方式让优秀的人才都笑了。
  • 注释: 举似:教导。翁妪:老人。
  • 赏析: 这句话表达了王绩对教育方式的深刻理解,认为正确的教育方法可以让孩子们感到快乐,从而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1. 文献超群王谢家,韦布当磨铁砚墨。——王、谢两家族的文献非常丰富,即使是平民也能磨出锋利的剑和墨水。
  • 注释: 韦布:旧时指平民或工匠。
  • 赏析: 这句诗展现了王绩对知识传承的重视,他认为无论贫富,都应该致力于学习和教育,以便传递知识和智慧。

赏析: 整首诗通过七个短句,生动地描绘了王绩对于教育和学习的理解,以及对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视。他的诗歌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尊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