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虞千载道重光,奕奕元臣任赞襄。
谢傅风流冠江左,晋公威誉比汾阳。
折冲曾不劳声色,辅政惟先振纪纲。
天意高高谁可问,坐令邦国叹云亡。
【注释】
唐虞:尧、舜。千载:千年,代指很久。重光:重新兴盛起来。奕奕(yì):光明的样子。元臣:开国大臣。任赞襄:主持辅佐国家大事。谢傅:东晋宰相谢安,字安石,封爵阳夏县公,称谢傅。风流:风度翩翩,文采斐然。冠江左:在江南地区有很高的威望。晋公:唐代的李林甫,封晋国公。威誉比汾阳:李林甫的威名与汾阳王郭子仪相媲美。折冲:使双方停战言和。声色:指用武力威胁。辅政:协助君主治理国家。先振:首先整顿。纪纲:法度,秩序。天意:上天的意志。谁可问:谁能知道。坐令:致使。邦国叹云亡:国家的灭亡令人叹息。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唐代开国功臣、宰相李林甫的挽词,是诗人在李林甫逝世时写的。
诗中对李林甫的一生做了高度的评价,认为他是一位“奕奕元臣”(开国元勋),能为朝廷“任赞襄”。他“风流冠江左”,即风度翩翩,文采斐然,在江南一带享有很高声望。他在政治上很有才干,能“折冲”,“辅政惟先振纪纲”,即善于处理外交事务;又能整顿内政,使法度秩序井然。李林莆的一生,可以说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但李林甫晚年却走上了一条与开国功臣截然不同的道路——勾结宦官,蒙蔽圣聪,结党营私,卖官鬻爵等。因此,诗人对他既表示惋惜,又予以谴责。最后两句说,“天意高高谁可问?坐令邦国叹云亡。”意思是:“上天的旨意难道还有人能了解吗?致使国家走向灭亡而人们只能叹息。”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政治腐败的愤慨之情。
这首诗语言质朴,风格沉郁肃穆,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事件的严肃态度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