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看海日晓团团,更挹神灯照夜阑。
百万杉松双径杳,三千楼阁五峰寒。
蛰龙何在渺难问,古井于今竟不眢。
但觅灵泉归洗眼,谁能故把细书看。

这首诗的译文是:

  1. 游径山(游览了山中的小路)
  2. 起看海日晓团团(早上起来看到海边的太阳圆圆的)
  3. 更挹神灯照夜阑(又用神灯照亮夜晚的黑暗)
  4. 百万杉松双径杳(在千万杉树和松树中,有两条小路通向远方)
  5. 三千楼阁五峰寒(有几千座高楼和山峰在冬天里显得寒冷)
  6. 蛰龙何在渺难问(不知道蛰伏的龙在哪里,难以询问)
  7. 古井于今竟不眢(现在的旧井已经不再喷涌)
  8. 但觅灵泉归洗眼(只能寻找清泉水来洗眼睛)
  9. 谁能故把细书看(谁还能像以前那样认真地读诗作书呢)

注释与赏析:

  1. 游径山 —— 游览山中的小径。
  • “游”表示游览,参观。
  • “径”指的是小道或者路径。
  • “山”表明地点是在山上。
  1. 起看海日晓团团 —— 早上起来看到海边的太阳圆圆的。
  • “起看”表示早上起床后的动作。
  • “海日”指的是海边的太阳。
  • “晓”指天刚亮的时候。
  • “团团”描述太阳的形状圆润。
  1. 更挹神灯照夜阑 —— 又用神灯照亮夜晚的黑暗。
  • “挹”意为舀取,这里指用手中的物品照亮周围的环境。
  • “神灯”可能指的是神话中的神灯,具有神奇的力量。
  • “照”表示照明或照亮。
  • “夜阑”意味着夜色已深或夜晚结束。
  1. 百万杉松双径杳 —— 在千万杉树和松树中,有两条小路通向远方。
  • “百万杉松”形容大量的杉树和松树。
  • “双径”指两条并行的小径。
  • “杳”在这里指深远、模糊不清。
  1. 三千楼阁五峰寒 —— 有几千座高楼和山峰在冬天里显得寒冷。
  • “三千楼阁”可能是指有许多层高的建筑。
  • “五峰”指五个山峰。
  • “寒”表示冷。
  1. 蛰龙何在渺难问 —— 不知道蛰伏的龙在哪里,难以询问。
  • “蛰龙”指的是冬眠中的龙。
  • “渺难问”表示无法确定或无法找到。
  1. 古井于今竟不眢 —— 现在的旧井已经不再喷涌。
  • “古井”指的是年代久远的井。
  • “眢”指井干了,不再喷涌。
  1. 但觅灵泉归洗眼 —— 只能寻找清泉水来洗眼睛。
  • “灵泉”指清澈的泉水。
  • “归洗眼”表示用来清洗眼睛。
  1. 谁能故把细书看 —— 谁还能像以前那样认真地读诗作书呢?
  • “故”表示过去经常做的事情或习惯。
  • “细书”可能指的是精细书写的作品或书籍。
  • “看”代表阅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以及岁月变迁带来的感慨。通过对比过去的景色和现在的变化,诗人反映了对历史的怀旧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力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