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说惠崇真画师,生绡四幅见天机。
鹭翻桃岸韶光妩,鹅漾莲塘暑气微。
风劲宾鸿霜始肃,寒欺花鸭雪初飞。
分明知是丹青卷,仍欲沙头唤渡归。
《题惠崇着色四时景物》是宋朝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其赏析,包括关键词的解释:
诗句释义与译文:
- 旧说惠崇真画师,生绡四幅见天机:
注释:以前的说法认为惠崇是真正的画家,他的画作就像是从天而降的灵感。
- 鹭翻桃岸韶光妩:
注释:鹭鸟在翻飞的桃树岸边,展现出春天的美好时光。
- 鹅漾莲塘暑气微:
注释:鹅在涟漪荡漾的莲塘中游弋,暗示着夏日的清凉气息。
- 风劲宾鸿霜始肃:
注释:秋风强劲,使得归巢的鸿雁开始感受到寒冷,预示着初霜的到来。
- 寒欺花鸭雪初飞:
注释:寒冷的气息似乎要压倒花鸭,预示着雪花已经开始飘落。
- 分明知是丹青卷,仍欲沙头唤渡归:
注释:虽然知道这是一幅描绘自然景观的画作,但作者还是想要在画外呼唤渡船,仿佛想回到画中的场景。
赏析:
苏轼的这首诗是对宋代著名画家惠崇的作品《四时图》的题咏。诗中的“四时图”指的是一幅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画作。苏轼通过细腻的描述,展现了这四幅画作中各个季节的特点和氛围。
首联点明了惠崇作为一位画家的身份,他的作品就像是自然界的天工之作,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第二联则通过具体的动物和植物来展现每个季节的特点,如鹭鸶翻飞于桃花盛开的岸边,鹅儿在莲花盛开的池塘中悠然自得,都生动地描绘出了各自季节的美丽景象。
第三联进一步扩展了这种美感,将秋风、初霜等季节性的变化与自然景观紧密相连,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稍带凉意的氛围。第四联更是通过对寒冷天气的描写,以及与自然现象(如花鸭)的互动,加深了对画面情感氛围的理解。
最后一句“分明知是丹青卷,仍欲沙头唤渡归”表达了诗人对于画作的热爱,尽管知道这些美丽的画面都是通过丹青绘制出来的,但他仍然被画作所吸引,甚至愿意在画外呼唤渡船,想要重回画中的景象。这种表达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的痴迷,也展示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四季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苏轼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人文情怀。同时,诗中的自然意象和情感抒发,也使这首诗成为了一首充满诗意和哲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