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知明主可忠言,奏牍方陈意已传。
人言能逊千乘国,我自能补九重天。
拔山转石孰难易,烂额徙薪谁后先。
不用更论如许事,把君征袂且茫然。
注释:
熟知明主可忠言:我深知一个英明的君主可以听取忠臣的建议。
奏牍方陈意已传:我把自己的想法写成奏折,已经让皇上知道了。
人言能逊千乘国:别人认为我能治理千乘之城的国家。
我自能补九重天:我自己能弥补九重天的空缺。
拔山转石孰难易:搬动大山、转动巨石,有什么难的?
烂额徙薪谁后先:烧坏额头,移走火种,谁能争第一?
不用更论如许事:不必再谈论这些琐碎的事情了。
把君征袂且茫然:挥起袖子,不知道该往哪里去了。
赏析:
这首诗是刘禹锡为他的同僚刘淳叟所作的饯行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刘淳叟的信任和期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首联“熟知明主可忠言,奏牍方陈意已传”,表达了诗人对刘淳叟的信任和期待。诗人相信刘淳叟能够以忠诚之心为国家做出贡献。
颔联“人言能逊千乘国,我自能补九重天”,则展现了诗人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诗人认为,即使别人认为他只能治理千乘之城的国家,但他本人却有能力弥补九重天的空缺。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的自信和骄傲,也展示了他的胸怀和抱负。
颈联“拔山转石孰难易,烂额徙薪谁后先”进一步强调了他的能力和决心。诗人认为,即使是搬动大山、转动巨石这样的大事,他也能做到游刃有余。同时,他也有信心在处理国家大事时,能够像对待自己的小事情一样,有条不紊、从容不迫。
尾联“不用更论如许事,把君征袂且茫然”,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他认为,既然已经决定了去向,那就不要再多说什么了。最后,他挥起袖子,感到不知该往哪里走了。这几句诗既表达了他对刘淳叟的不舍之情,又展现了他对未来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