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鳞六六寄相思,疏柳新蝉想别时。
今夜各听三楚雁,秋风又老一年诗。
梅花且补离骚阙,薏苡应为史笔知。
剪竹疑峰新制笛,待冲霜月访桓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寄雪蓬姚使君》。下面是对诗句的解释和赏析:

  • 湘鳞六六寄相思:湘江的鲤鱼(比喻)在水面上游动,形成了六六的样子,象征着深深的思念。
  • 疏柳新蝉想别时:稀疏的柳树和刚刚出现的蝉叫声,让人想起离别的时刻。
  • 今夜各听三楚雁:今天晚上我们各自倾听来自三楚地区的大雁的鸣叫,三楚地区指长江中下游一带,包括现在的湖北、湖南、江西等地。
  • 秋风又老一年诗:秋风又吹过了一年,意味着时光流逝,岁月如梭。这里用“诗”字来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 梅花且补离骚阙:梅花可以弥补《离骚》中的空缺。这里的“离骚”指的是屈原的长诗《离骚》,而“阙”指的是空缺。意思是说,即使时间过去,但美好的事物和情感仍然存在,可以弥补过去的遗憾。
  • 薏苡应为史笔知:薏苡是一种植物,古人认为它有药用价值,可以用来治疗疾病。这里用来形容某种美好的事情或品质应该被记录和传承。
  • 剪竹疑峰新制笛:剪裁竹子制作笛子的声音,就像山峰上的新笛声一样悦耳动听。这里的“疑峰”指的是山势险峻的山峰,而“新制笛”则表示这是一件新的乐器。整句诗通过对比自然界的声音与人工制作的乐器,表达了对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赞赏。
  • 待冲霜月访桓伊:等待着在寒冷的月光下拜访音乐大师桓伊。这里用“桓伊”指的是古代的一位著名音乐家,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整句诗通过描述一个夜晚的音乐场景,表达了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自然景象和丰富的文化意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美好生活的赞美。诗中的“湘鳞六六寄相思”,“疏柳新蝉想别时”、“秋风又老一年诗”等句子,通过描绘景物和表达情感,传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中的“梅花且补离骚阙”、“薏苡应为史笔知”、“剪竹疑峰新制笛”等句子,运用典故和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文化美的欣赏和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李白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