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熙人物到嘉熙,听说山斋亦白髭。
文字尽传融水后,精神如战辟雍时。
灵椿终不争朝菌,蓍草惟堪养寿龟。
细嚼梅花看总义,只应姬老是相知。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以山斋先生易尚书为题,通过对山斋先生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知识、学问和品德的敬仰。下面是逐句释义:
谒山斋先生易尚书
拜访山中书房的易尚书。
淳熙人物到嘉熙,听说山斋亦白髭。
淳熙年间的人物到了嘉熙年间,听说山斋先生也是白发苍苍。
文字尽传融水后,精神如战辟雍时。
文字的精华已经流传千古,而先生的精神犹如战火中的辟雍(古代学校)一样坚贞。
灵椿终不争朝菌,蓍草惟堪养寿龟。
灵椿树不与早晨的菌争夺生长之地,蓍草只能用来养长寿龟。
细嚼梅花看总义,只应姬老是相知。
细细品尝梅花的味道,体会其中的道理,只有姬姜两位贤者才能真正理解。
赏析:《谒山斋先生易尚书》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山斋先生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知识、学问和品德的敬仰。诗中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人物和事物,展现了时间的流转和变迁。同时,也体现了作者追求高洁品质的决心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