槭槭霜风劲,骎骎物象雕。
屡迁怜蟋蟀,一败笑芭蕉。
林叶疏逾响,山云薄易消。
虽无远行役,对此亦何聊。
诗句释义:
秋晚
槭槭霜风劲,骎骎物象雕。
屡迁怜蟋蟀,一败笑芭蕉。
林叶疏逾响,山云薄易消。
虽无远行役,对此亦何聊。
- 槭槭霜风劲: 形容秋风吹得十分猛烈,槭槭是形容风声的词语。
- 骎骎物象雕: 物象被风雕刻,形象变得复杂多变。
- 屡迁怜蟋蟀: 连续搬迁(如行军或迁徙)使得蟋蟀感到怜悯。
- 一败笑芭蕉: 一次失败就足以使人们嘲笑芭蕉(植物),比喻事情很容易就能让人失望。
- 林叶疏逾响: 林中的树叶稀疏,声音传播得更远。
- 山云薄易消: 山上的云雾薄,容易散去。
- 虽无远行役: 虽然没有远行的负担。
- 对此亦何聊: 面对这种景象和心情,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译文:
秋日傍晚
霜风凛冽,物象在风中被雕琢成形。
连绵不断的搬迁令人怜悯蟋蟀,一次失败就足以让人们嘲笑芭蕉。
林中的树叶稀少,声音能传得很远;山上的云雾薄弱,易于消散。
尽管没有远行的劳苦,面对这样的景致也感到无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傍晚的景象和心情。首联通过描述“霜风劲”和“物象雕”,展现了秋日的寒冷与物象的变化。颔联则通过描写“屡迁怜蟋蟀”和“一败笑芭蕉”,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变迁的感慨。颈联进一步描述了自然景物的细微变化,如“林叶疏逾响”和“山云薄易消”,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深远。尾联通过表达诗人对远行劳累的厌倦和对当前美景的无动于衷,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天傍晚景象的描绘和内心的抒发,传达了一种淡泊明志、随遇而安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