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香其实无与比,摹写百端良可嗟。
我今与下语一则,此是梅花非别花。
【注释】
色香其实无与比:梅花的颜色和香味实际上没有与它相比的。
摹写百端良可嗟:模仿梅花的千种姿态,真是令人惋惜。
我今与下语:我今天就告诉你们。
一则:一个故事或者一个例子。
此是梅花非别花:这是梅花,不是其他的花。
【赏析】
《梅花》是唐代诗人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仅四句,却以简练的笔触、凝炼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梅花图,表现了对梅花独特的认识和热爱之情。
“梅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花,历代文人墨客都对其有很高的评价。王安石这首小诗虽短小,但内涵丰富,寓意深刻。
第一句“色香其实无与比”,作者用对比的手法赞美梅花。梅花虽然在百花之中不占优势,但它的枝干横斜疏朗,花朵五瓣洁白如玉,香味清雅幽远。在这里,梅花被赋予了高洁、坚韧、清雅等美好的品质,成为人们心中的君子象征。这一句通过对比,突出了梅花的独特之处,为后面的描写奠定了基调。
第二句“摹写百端良可嗟”,描绘了梅花的各种形态,让人赞叹不已。这里的“摹写”是指对梅花形态的模仿和记录,而“良可嗟”则表达了人们对梅花形态多样性的感慨。梅花的形态各异,既有挺拔直立的,也有低垂婉约的;既有盛开的,也有含苞待放的;还有那些已经凋谢的残梅。这些不同的形态共同构成了梅花丰富的画卷。在这里,作者通过对梅花形态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其独特之美。
第三句“我今与下语一则”,作者向众人讲述自己对梅花的认识。这里所说的“一则”指的是一个故事或例子,可能是关于梅花的一个传说或故事。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或例子,向众人展示了他对梅花的独特理解。他不仅强调了梅花的美丽和高洁,还将其与人格修养联系起来,认为梅花具有坚韧的品质。这种认识体现了作者对梅花的深厚情感和独特见解。
第四句“此是梅花非别花”,最后一句再次强调了梅花的特点,并明确指出这是梅花而非其他花朵。在这里,作者通过对梅花与其他花朵的比较,更加突出了梅花的独特之处。他认为,只有梅花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梅花,因为它具有其他花朵所不具备的品质和特征。这一表述也表明了作者对梅花的极高评价和认可。
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和赞美,展现了作者对梅花的独特认识和深厚情感。同时,这首诗也传达了作者对梅花的敬意和欣赏,让人们更加珍惜和保护这份大自然的馈赠。